阅读记录

第七百零十八章 殖民战争(十九)[2/2页]

移民全球 陈健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雄风,三佛齐希望得到域外力量的支持。
     在绿教徒已经垄断印度洋海上贸易的情况下,阿拉伯商业集团看起来,是一支可以倚重的力量。
     对于已经在M六甲海峡西端,取得这个支点,即巴赛苏丹国的阿拉伯商人来说,也热切希望能够在,位置更佳的海峡东端做到这一点。
     不过,绿教势力在介入南洋地缘Z治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那就是背后没有一个,强大的帝国提供支持。
     在离南洋最近的印度,德里苏丹国虽然名义上,控制印度北部,但内部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至于贸易线的另一端,控制埃及和叙利亚的马穆鲁克王朝,也正在面临同样的问题,
     以至于在15世纪初,差点被来自中亚的帖木儿所灭。
     更何况,这两股源自亚洲草原的力量,本身对海洋缺乏兴趣。
     对他们来说,在自己领地范围内,对来往的商人收税更为简单。
     这也是为什么,在Z治上已经无足轻重的阿拉伯人,却还能够垄断印度洋贸易,甚至在东非海岸,建立一系列贸易城邦的原因。
     相比之下,在南洋贸易的另一个方向——中央之国,直接介入南洋地缘Z治的基础,要好得多。
     13世纪末,策动远征爪哇之战的“元朝”,就是一次让人印象深刻尝试。
     公元1368年,乞丐出身我朝太祖朱元璋,在长江下游的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
     并于同年,将蒙古人的势力,驱逐出了长城以南地区。
     既然马上出身的蒙古人,都可以借助前朝留下的遗产,介入南洋Z治,
     那么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重建的中央帝国,自然也有可能这样做了。
     我朝在建国之后,也的确如当年的元朝一样,很快着手继承,前朝地缘Z治遣产的工作,遣使前往南洋各国。
     作为东西方贸易的东部终端,中央之国的每一次Z治变化,都会周边国家的的关注。
     即使出于纯粹的维护正常贸易往来的考虑,相关国家一般也会及时,按照中央帝国所希望的那样,
     对新朝进行“朝贡”以表明自己的态度。
     已经衰弱为爪哇属国的三佛齐,会很愿意看到这次变化,能够对自己的地缘Z治地位有所帮助。
     不过,这种愿景能否实现,还要看爪哇人,会不会还那么不识时务。
     尽管,爪哇人当年曾经因拒绝纳入元朝朝贡体系,而遭遇直接攻击,甚至直接从元征爪哇之战中,
     受益建立了“满者伯夷”帝国,但显然处在巅峰期满者伯夷,并不愿意再次承受这样的风险。
     元朝的那次失败远征,已经证明了南海,并不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如果不是满者伯夷,随之马上采取了务实合作的态度(主动朝贡),来自天朝的远征军,很可能还会再次到来。
     有鉴于此,满者伯夷和三佛齐一样,都第一时间,向中央之国的新统治者,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喜欢。
  

第七百零十八章 殖民战争(十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