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百零二十七章 殖民战争(二十八)[2/2页]

移民全球 陈健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这其中所说的“回zu”“钦察”两族,就是色目人的主体。
     前者主要源自于,刚才我所说的“中亚西域绿洲农业区”绿教徒,主要服务于元朝的政府机构和经济体系。
     后者则指向的是,中亚突厥语游牧M族,主要服务于元朝的军事机构。
     换句话说,朝庭对于身为前朝统治阶层的“蒙古人”,融合态度是相对强硬的。
     而处在第二等级的色目人,政策则相对柔和的多。
     这样做一则可以将“色目人”,从蒙古人的统治体系中分化出来。
     在北方威胁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这点尤为重要;二则也是正视问题的存在。
     毕竟,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色目人在中央之国的经济、军事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客观需要这部分前朝“精英”,继续为新王朝发挥作用。
     永乐大帝在位期间,使得我朝的M族政策进一步放松。
     一直为帝国戍守北境的“燕王”,比之身处南京的官僚们,更明白这些“异族”群体的利用价值。
     包括“蒙古人”这一群体,也并非不可以被分化的。
     在“靖难之役”及数次北伐蒙古的战争中,北军中的蒙古人、色目人,都曾为最后的胜利,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色目人后裔,郑和能够肩负出使西洋的重任,更是明朝宽容M族政策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总得来说,我朝在宗J和M族政策上,还是呈比较宽容态度的。
     并没有出现类似“西班牙光复运动”后,对绿教群体进行清洗的情况。
     在靖难之役后,甚至出现原先迁移至长城之外的蒙古人、色目人,大量回流之态,客观上避免了为北元所用。
     如果说“回zu”,形成于我朝,大体上也是没有问题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于一个在技术上,要求“诏衣冠如唐制”,注意不是“宋”的新王朝来说,
     唐朝的因开放而获得的发展,一定程度也是我朝所希望学习的。
     当然,任何事务都有其两面性,M族问题也是一柄双刃剑。
     我朝在学习唐朝包容性的同时,也保持了足够的谨慎,以避免出现“安史之乱”的局面。
     文化上的认同,比如服装,是我朝包容蒙古人、色目人的前提。
     换句话说,必须先认可自己是“G国人”的文化身份,然后再谈X仰的宽容性。
     在郑和身上,上述融合特征,就体现得非常明显。
     而在我朝扩张海洋影响力的过程中,带有“G国人”和“佛教徒、绿教徒”三重身份的群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亚洲部分就讲完了,我为什么要讲这些呢?因为以后我们要面临的情况,比这更复杂。
     既然想要成为这个星球上的唯一的超级大国,我们必须要了解全世界各地的情况。
     大家先吃饭,休息一下,后面我继续讲欧米、拉丁美洲、和非洲部分。
     说到美洲文明,一直以来都有三大文明之说,包括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印加文明。
    喜欢。
  

第七百零二十七章 殖民战争(二十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