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百七十九章 神赐之地(五十二)[2/2页]

移民全球 陈健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份的拉美国家,绝大多数却都还患有“初级资源依赖症”,
     比如油价一下跌,就陷入政治、经济危机的委内瑞拉。
     现在,把视线拉回到19世纪下半叶的秘鲁身上。
     鸟粪石出口,固然为秘鲁带来了大量财富,但我一直在说,资源不是无限的。
     不幸的是,仅仅用了数十年时间,秘鲁的鸟粪石就陷入了枯竭状态。
     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秘鲁每年从鸟粪出口中获得的收入,甚至还不及1869年的万分之一。
     考虑到鸟粪收入之前,在财政收入中的高占比,很显然,秘鲁政府已经陷入了破产的境地。
     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荷兰人那种拔乱反正的能力的,最起码19世纪的秘鲁没有。
     当时的秘鲁政府,所能想到的就是,尽快找到另一种可迅速变现的资源,以填补鸟粪经济消退,所带来的财政黑洞。
     那么,秘鲁真的有那么好的运气,能够再找到这样的资源吗?答案即不肯定,也不否定。
     说肯定,是因为真有这样的一种资源,看起来有机会,让秘鲁再过上几十年好日子。
     那就是阿塔卡马沙漠里的“硝石”;说否定,则是因为秘鲁,并不是这片沙漠的天然主人。
     与之相邻的智利、玻利维亚,同样对这些硝石虎视眈眈。
     上述三国所觊觎的“硝石”,后世又被称为“智利硝石”。
     这一名称的产生,显然是智利后来取得了,“南美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控制了所有争议地区的结果。
     考虑到相关国家,尤其是玻利维亚,到21世纪都对这个结果耿耿于怀,
     “阿塔卡马硝石”的命名,看起来会更加没有争议。
     关于硝石的作用,最普遍的看法是用来制作火药。
     不过,古人见过的“硝酸钾”,大多并不是以矿石的形象出现。
     人们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了现这些“硝”的存在,所需要做的工作,只是将它们收集起来。
     这种自然生成的,成分不太纯的硝酸钾,被民间称之为“土硝”或者“硝土”。
     通常,在秋冬季节,呈盐花状覆盖在地面、墙脚。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土壤中,含氮有机物质会分解、氧化成硝酸,
     然后再与土壤中的钾化合而成硝酸钾,然后在天气转而干燥析出。
     由于粪便中含有大量氮元素,所以在厕所、牲畜棚等附近的墙角尤为常见。
     国人用“硝”来鞣制皮革的历史,要更为久远。
     从牲畜身上取得的皮革,被称之为“生皮”,由于过于硬,一般并不会直接使用,除非用来制作铠甲等防护装备。
     只有在经过熟化变软成“熟皮”之后,才容易用来制作成衣服和日常用品。
    喜欢。
  

第七百七十九章 神赐之地(五十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