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百零六章 新世界岛的另一极(十二)[2/2页]

移民全球 陈健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新大陆实在是太多,比如,智利S都叫“圣地亚哥”,而米墨边界,还有一个米国城市叫“圣地亚哥”。
     大家需要注意的,只是不要将它们混淆。
     沿岸探索的葡萄牙人发现,萨尔瓦多的结构堪称完美。
     从港口角度来说,萨尔瓦多所位于的托多苏斯桑托斯湾,同样是一个,向大陆内侧凹陷的海湾,并且体量比“瓜纳巴拉湾”更大。
     更为重要的是,“托多苏斯桑托斯湾”是一条,中型河流的入海口。
     这条叫作“帕拉瓜苏河”的河流,能够帮助在萨尔瓦多登陆的葡萄牙人,向内陆直线渗透250公里,这条河流总长为500公里。
     换句话说,最起码在沿海地带的经营过程中,“托多苏斯桑托斯湾”与“帕拉瓜苏河”的存在,
     结合了圣保罗与里约热内卢两个选址的优点,完美的解决的港口和腹地的问题。
     另一个加分项在于,萨尔瓦多的地理位置,更接近巴西东南岸线的中心,稍偏北一些。
     在葡萄牙殖民地开始向东北岸线扩张后,这种南北兼顾的优势,体现的更为明显。
     港口、腹地、区位三大优势相加,使得萨尔瓦多,不仅成为整个巴西,第一个真正的城市。
     更在1549年——1763年的200多年间,充当了巴西的Z治中心。
     以人口数量来说,后世的萨尔瓦多,仍然是仅次于,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的巴西第三大城市。
     在萨尔瓦多之后,巴西在17631960年,将Z治中心南移到里约热内卢。
     1960年后,又西移到高原腹地的“巴西利亚”。
     一个国家的S都位置,从来不是一件可以随意选择的事,地缘Z治因素,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关于巴西这两次迁都地缘背景,将在后面的内容中一一展开。
     现在,还是来看看葡萄牙人在开拓巴西时,所遇到的瓶颈问题。
     对于葡萄牙人来说,这个瓶颈是一个结构性问题,那就是人力资源的不足。
     与直接竞争对手西班牙相比,葡萄牙在人力资源上,处于绝对下风状态。
     首先,西班牙的人口,要远高于葡萄牙,后世西班牙的人口数量,约为4600万,而葡萄牙仅为1000万出头。
     当时人口不过百万的葡萄牙,并没有太多的人力投入海外。
     18世纪初,为了避免巴西吸收太多的本土人口,葡萄牙王室甚至出台了禁止令。
     其次,西班牙在新大陆所控制的地区,是建立在美洲三大文明的基础上。
     在玉米和土豆的帮助下,西班牙在新大陆,一开始就拥有了,上千万的人力资源。
     尽管,随着殖民者血腥残酷的灭族屠杀,西班牙殖民地上的原住民人口,出现了大规模的缩减。
     但庞大的基数,还是为西班牙人的殖民活动,提供的有力的支撑。
     反观葡萄牙人控制下的巴西,人力资源就相当的紧张了。
     据估计,整个巴西境内的原住民人口,在16世纪仅为100400万。
    喜欢。
  

第八百零六章 新世界岛的另一极(十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