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百零七章 新世界岛的另一极(十三)[2/2页]

移民全球 陈健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提到阿根廷,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高草漫野的“潘帕斯草原”。
     对于已经在旧大陆,谙熟畜牧之道的欧洲人来说,这片尚未被土着利用的土地,蕴含着巨大的农业潜力。
     而他们所要做的,无非是将牛、羊、马等大牲畜,带到拉普拉塔河口,然后再顺着河流而上,划出一片片的牧场。
     这种这种简单有效的经济模式,并不需要太多的人口。
     以后世的畜牧大国M古国为例,其总计300万的人口中,人口大多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中,仅W兰巴托有就160万人口。
     仍在广袤草原上,从事牧业的人口不过百万,但却饲养着6600万头的牲畜。
     反观巴西则不一样,在热带雨林气候属性的沿岸殖民地,采伐红木等自然资源,
     以及开拓热带作物属性的种植园,才是挖掘地缘潜力的基本做法。
     即使没有了红木,巴西人也总能找到其它矿藏提振经济,比如后来的铁矿。
     即使蔗糖经济,因为其它地区的竞争问题而受影响,也可以改种其它作物。
     比如在16世纪和整个17世纪,蔗糖生产是巴西的农业支柱,而在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起同样作用的又是咖啡。
     无论是伐木、采矿,还是开辟种植园,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尤其是种植业的影响,要更为深远。
     从对土地的利用率来看,精垦细作的农垦模式,要远高于粗放管理的牧业。
     由此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开发一片土地的所需的人口数量,需要呈指数级上升。
     同时,也意味着土地的人口承载力相应上升。
     我国的百姓精细管理了数千年的东部地区,能够在21世纪承载10几亿的人口,就是这个星球上,最典型的例证。
     换句话说,尽管葡萄牙最初,在巴西所控制主力开发的,只是沿岸的狭长地带,远没有西班牙人,在拉普拉塔平原渗透得深。
     因为西班牙人一开始,就渗透到巴拉圭,并一度将亚松森定业Z治中心。
     但最初的巴西,在吸纳人口的问题上,要强于西班牙人治理下的拉普拉塔。
     然而,对比西班牙,葡萄牙的人口,是处于绝对劣势的,即使西班牙所要管理的殖民地,对人力的需求,总体要高于葡萄牙。
     被用来解决巴西人力资源短缺问题的,自然是那些,从非洲西海岸贩运过来的黑奴了。
     据估算,从1538年开始,第一船黑奴被贩至巴西时,一直到19世纪中叶,巴西开始禁止从非洲进口奴隶止,
     真正完全废除奴隶制要到1888年,总计有大约350万非洲人,被贩运到这片陌生的土地。
     其数量,远远超过葡萄牙本土移民巴西的人口。
     虽然,被贩卖至巴西的黑奴以男性为主,但如此庞大的基数,还是为巴西的Z族色彩,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其中一个后果就是,21世纪巴西的人口数量,要远超它的地区竞争对手阿根廷。
     巴西人口约2.1亿,阿根廷人口约4400万。
    喜欢。
  

第八百零七章 新世界岛的另一极(十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