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百二十一章 新世界岛的另一极(二十七)[2/2页]

移民全球 陈健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既然条件优越得多的潘帕斯草原,在前哥伦布时期,都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肃杀景象。
     巴西高原上这两片,面临旱季挑战热带草原,就更难吸引原住民入住了。
     葡萄牙人的到来,从技术上,解决了巴西高原的开发问题。
     大牲畜和农业技术的引进,使得这两片热带草原,有机会成为人类的居住地。
     不过,在沿海地带的红木以及蔗糖经济,还有潜力可挖时,这种有些勉强的农业潜力,暂时对殖民者没有吸引力。
     然而,这并不代表殖民者,就不会对内陆地区进行探索。
     相比农业潜力,葡萄牙人更看中的是,高原腹地的矿藏潜力。
     更准确点说,是希望在当中发现黄金、白银这样的贵金属矿藏。
     西班牙人在安第斯山脉,所获得的那些黄金白银,足以让所有的,身处其侧的葡萄牙人眼红。
     矿藏大多生成于山地之中,最吸引人的金矿,又往往可以从河流中淘取。
     技术上看,巴西海岸山脉周边的河流当中,同样可能有矿脉。
     唯一的区别在于,西班牙征服的是一片,已经被印加人开发过的熟地。
     这使得他们在殖民初期,就很快能够从印加人口中,获知矿脉的所在。
     反观葡萄牙人,如果想在高地中,有所发现的话,就需要靠自己去寻找了。
     向高腹地扩张的路线大体有两条:一条是沿着那条,唯一绕过“巴西海岸山脉”入海的河流——圣弗朗西斯科河,一路向上游地区探索。
     一条则是从里约热内卢或圣保罗出发,翻越马尔山脉,进入巴那拉河,与圣弗朗西斯科河的源头处。
     在整个17世纪,不断有抱着黄金梦的葡萄牙人,在原住民的带领下,依照上述路线,一步步的沿河寻找矿脉。
     这一努力在17世纪末,收到了回报。
     寻宝者们,终于在埃斯皮尼亚苏山脉,西南麓的“圣弗朗西斯科”源头处,发现在大量金矿。
     如果这个世界上,能够有一样东西,能够让人疯狂的话,那一定是黄金了。
     那些蕴藏在黑色河沙中的金砂,迅速在葡萄牙人中,掀起了一股移民潮。
     不仅如此,还有数以万计的黑奴,不再在种植园和糖厂劳作,而成为了矿藏的劳动力。
     更为让人兴奋的是,18世纪20年代,圣弗朗西斯科河上游地区,还发现了更让人垂涎的钻石矿。
     地球上,总是会有那么一些幸运的地区,能够同时黄金和钻石的垂青。
     就像南非即是着名的黄金之国,同时也是地球上,最大钻石出产地一样。
     钻石矿发的发现,进一步刺激了,巴西高原的经济和人口导入。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去淘金的。
     大量人口的导入,势必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
     由此,金矿周边的喜拉多草原地带,开始被大量开垦成牧场、农场。
     金矿催生了后世巴西的第四大城市——贝洛哈里桑塔,又译“贝洛奥里藏特”。
    喜欢。
  

第八百二十一章 新世界岛的另一极(二十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