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的打量着青铜器上的纹路,在冰冷的青铜上,那些纹路细细的雕刻在上面,这间小的青铜鼎上的脉络能够清晰的看到有着不少的刮痕,不过刮痕也有些老旧了,看上去像是当时的人造成的,不知道当时的人对待这个鼎究竟做了什么。
陆远转到鼎的另一边,发现了这个鼎被修复的地方。
鼎的沿口处有一处明显焊接的地方。也不能说是明显,只是这一块的接口和别处颜色不同。青铜器和泥塑的修复就有着很大的不同了,泥塑需要找到相同的黏土,尽可能采取同样的制造环境下就可以还原出颜色差不多的形状。但是青铜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首先青铜器碎裂之后,由于青铜的稳定性,让它碎裂,边缘就合不上了。必须用机器现将碎片固定回原来的弧度,然后才是焊接,和泥塑不同,泥塑特制胶水粘就好,因为不重,青铜太重了,就必须焊接了。只是修复过的文物上的纹路就没了。这是比较可惜的。
将这个小鼎再次举起来,孙师傅已经调好适合这个鼎的木盒子了,果然是量身打造,鼎大概七十厘米高,这个箱子就有八十五厘米左右。搬东西的人都知道,东西要是放低了搬,还是比较好办的,也就是不要求高度,只要求搬动,底高度要比高高度简单,而现在,陆远和小梁哥要把这个放进箱子里,就要提到腰间。
废了一番力气,终于将这个鼎放进去了,陆远晃了晃胳膊。觉得自己还是要锻炼了,不然不行啊,这搞得自己那可是相当费劲,整个胳膊都有点酸痛了,还是不行啊。小梁哥扭了扭腰说道:“看来我还是老了,不行了啊,先当年这个重量我一只手就起来了。”
陆远随口嗯嗯应付道,好汉不提当年勇,在说当年陆远又没看到,怎么清楚,这件事在家里陆远听自己老爸都不知道吹过多少次牛了,总结下来就是他们那个年代的人,随手就能提起两百多公斤的东西,气都不带喘的,而现在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
陆远就是被这么说着长到大的,所以对小梁哥这番言辞研究不是很感冒了。之前没注意箱子里的结构,陆远东西放进去后看了看,发现还真的是好东西还是得定做啊。因为这个箱子比起之前文物周转箱来说更贴合,将这个鼎放下去,四周的泡沫刚好完全卡死鼎的上围,鼎的三个小脚刚好插进下面挖出来的孔洞。
不得不说这种感觉还是很奇特的,就像是插座一样,陆远从旁边将木盒的顶部拿过来,孙师傅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出来一个电钻,将木盒上的螺丝全部上好,然后将封条一贴,一个就完美了。
孙师傅在一旁弄电钻吧,陆远心想:还有几个鼎没看,也能仔细的看看。鼎一般内部都有铭文,刚才那个陆远没有看清,剩下这几个,应该能看到一些东西吧。陆远如此想到。
如果说第一个小鼎是瘦长的圆鼎,像是一个竖起来的椭圆。那么接下来这个中等的鼎就是躺着的椭圆,宽大的口能让陆远讲鼎肚子里的东西一览无余,首先第一件事,先上手
第二十二章 青铜很美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