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第三。34;苏半城将毛笔重重插进笔洗,溅起几点墨星,34;今晚各自回去,把新线可能遇到的险情和旧线能挖掘的潜力,都写成条陈。明日巳时在此复议。34;他环视众人,34;若再有人吵嚷,就去盐场晒盐三个月——不管是谁。34;
散会后,苏半城独自留在堂中。夜风卷着咸腥味从窗缝钻入,他盯着墙上34;戒急用忍34;的匾额,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34;盐运这行,最怕贪心。但也不能没了胆子。34;
烛泪在案几上凝成琥珀色的痂。他摸出怀中的怀表,表盖内侧刻着34;慎思笃行34;四个字,是妻子林淑仪在他第一次拿到盐引时送的。指针指向子时三刻,远处传来更夫34;天干物燥34;的喊声。
次日巳时,当苏半城再次推开议事堂的门,看见堂兄和二弟正凑在水路图前争论。苏明修的手指点在宿迁段,苏明远用朱砂笔在旁边批注着34;浅滩需雇水鬼探路34;。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他们身上织出一片斑驳的金网。
34;大哥快看!34;苏明修抬头,眼中有久违的光亮,34;若把新线和旧线在洪泽湖处接驳,既能避开官粮高峰段,又能节省两日脚程!34;苏明远推了推眼镜,将一张纸递给苏半城:34;试算过了,成本只增加一成二,但运量能提升两成五。34;
苏半城接过纸,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数字。他忽然想起昨晚在盐场散步时,看见几个年轻伙计蹲在晒盐池边,用竹片在盐堆上画着什么。走近一看,竟是新航道的简易地图。
34;就按这个方案办。34;他将图纸拍在桌上,34;明修负责新线试航,明远统筹粮草调度。34;又转向门口侍立的管事,34;从今日起,凡是能提出可行改良方案的伙计,破格升为小管事。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堂中响起低低的惊叹。苏明修忽然起身,对着苏半城深深一揖:34;昨日冲动,望大哥海涵。34;苏明远也跟着行礼:34;小弟太过保守,险些误事。34;
苏半城扶起他们,目光扫过堂下族人:34;咱们苏家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一人独断,也不是众人乱战。34;他抬手取下墙上的匾额,露出背后暗藏的夹层,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几十份条陈,最早的一份落款是34;苏明修,丁未年孟夏34;。
34;以后每月十五,各房都要交一份条陈。34;他抽出最上面那份,是昨晚 youngest 堂弟写的《关于用竹篾加固盐包的设想》,34;好的建议,咱们就试;试过不行的,就记在这夹层里。34;他拍了拍墙面,34;咱们盐运人,总得给后人留点能踩的石头。34;
阳光穿透浮尘,在堂中织出一道金色的通路。苏明修忽然指着窗外:34;大哥快看!34;只见码头上,新漆的福船正缓缓驶入泊位,船帆上34;苏记34;的商号在风中猎猎作响。船头立着几个年轻伙计,正对着议事堂方向指指点点,脸上洋溢着跃跃欲试的光彩。
苏半城忽然笑了。他知道,这场关于扩张与保守的争论,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就像晒盐池中卤水与淡水的比例,多一分则苦,少一分则淡,唯有在反复调和中,才能析出最晶莹的盐粒。
议事堂外,蝉鸣声渐起。他伸手替堂弟们整理好歪斜的衣领,像当年父亲做的那样:34;走,咱们去看看新船。34;
喜欢。
第41章 家族内部协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