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章 盐运业务巩固[2/2页]

大民富商苏半城 竹晴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34;你去福建采办楠木,运费全由我担,造出的车优先供盐运使用,三年内不许接其他生意。34;
     消息传开,盐商们笑他34;钱多烧的34;,唯有陈启泰暗中点赞:34;苏某人肯在器具上花血本,怕是想做百年盐运。34;果然,当楠木盐车投入使用后,半年内损耗率从百分之十五降至百分之三,更因车体坚固耐用,被江南织造局相中用于运输绸缎,竟衍生出一笔意外生意。
     四、制度铁律立威
     八月中秋,盐城分仓传来急报:仓管员王三私卖霉变盐斤,被巡仓使当场查获。苏半城连夜策马百里,赶到时正见王三被绑在盐垛前,周围聚满了交头接耳的盐工。
     34;按《盐运新规》,该如何处置?34;苏半城声音平静,却让在场者脊背发凉。管账先生翻开牛皮账本:34;私卖官盐者,除赔偿损失外,革职永不录用。34;王三跪地哭号:34;苏老板开恩!小的家里还有老母——34;
     34;你私卖盐斤时,可曾想过老母?34;苏半城从靴筒抽出裁纸刀,寒光一闪,王三的右耳已落在盐堆上,血珠渗进白盐中宛如红梅,34;今日不治你,明日就有人敢卖毒盐!拖出去,送官法办!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举震动整个盐运系统,各仓管员连夜自查账册,以往盛行的34;吃仓空卖陈盐34;等陋习一扫而空。苏半城趁热打铁,推行34;盐引三联单34;制度:每批盐斤发放三联凭证,起运仓、中转仓、目的地仓各执一联,月底核对数目,若有差池,经手者全额赔偿。
     五、行业标准奠基
     光绪元年惊蛰,两淮盐运史上首次34;行业公议会34;在扬州召开。苏半城作为轮值会长,将精心绘制的《盐运三十六则》挂在议事厅中央,宣纸墨字间,从盐斤成色(需达34;雪花白、无杂质34;)到漕船吃水线(空载水深不得少于三尺)均有详细规定。
     34;这是拿枷锁套我们脖子!34;安徽盐商代表拍案而起,34;祖上传下的规矩,凭什么改?34;苏半城不置可否,命人抬上三个木盆,分别装着两淮、两浙、四川的官盐:34;诸位请看,两淮盐色白如霜,两浙盐带青灰,四川井盐含泥沙。若标准不一,如何与洋盐竞争?34;
     他又取出一份海关报告:34;去年英国粗盐进口量激增四成,价格比我们低两成,为何?就因他们用机器制盐,每粒盐大小均匀,杂质不足百分之一。34;会场寂静片刻,有人低声问:34;那我们该如何?34;
     34;第一步,统一盐色标准。34;苏半城指向墙上的色卡,34;今后两淮盐必达39;一等雪晶白39;,达不到标准的盐场,一律停产整顿。34;见众人面露难色,他放缓语气:34;苏某已在泰州设改良工坊,免费教授淋卤提净之法,三个月内包教包会。34;
     六、商道人心收官
     冬至那日,苏半城站在长江边,看着挂着34;苏氏盐运34;旗号的船队顺流而下。三年前与陈启泰立下的赌约已满,如今漕运周期从平均四十天缩短至二十三天,盐运损耗率降至历史最低,更因制度严明、质量稳定,两淮盐在江南市场的占有率从三成提升至六成。
     34;老爷,盐运使衙门送来喜报。34;小厮递上红帖,陈启泰因整顿盐运有功,升任两淮都转盐运使,奏请朝廷为苏半城赐34;盐运世家34;匾额。幕僚们纷纷道贺,苏半城却望着远处樯帆林立的江面,忽然问:34;还记得三年前那个被砍耳的王三吗?34;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苏半城长叹一声:34;他昨日托人带话,说在苏州开了间小茶馆,生意不错。34;他转身走向码头,青石板上的霜花在靴底碎成齑粉,34;这世上最难巩固的,不是业务,是人心啊。34;
     江风卷起他的袍角,远处传来悠长的盐号声,那声音穿过芦苇荡,掠过运盐船,最终消散在灰蒙蒙的天际线。而苏半城知道,属于他的盐运时代,才刚开始
    喜欢。
  

第46章 盐运业务巩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