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都是破局。34;
他调出一组对比数据:34;去年集团科技板块的利润占比首次超过传统产业,这就是传承的意义。34;苏明远看向苏逸凡,34;逸凡在智能仓储项目中的创新,正是这种精神的延续。34;
苏逸凡微微一怔,没想到父亲会在公开场合肯定自己。他坐直身子,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苏明远和苏明辉轮流讲述着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事件。从2003年非典时期的转型,到2015年跨境并购的挫折,每一个案例都被拆解成战略、执行、文化三个层面。
34;现在我们来做个分组讨论。34;苏明辉宣布,34;每组领取一个历史案例,分析当时的决策逻辑,并提出如果现在遇到同样问题会如何解决。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会议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年轻人们自发组成小组,围在资料台前领取文件。苏晓和苏航分到了1997年金融危机的案例,他们走到窗边的休息区,展开泛黄的财务报表。
34;你看这里,爷爷当时选择断臂求生,砍掉所有非核心业务。34;苏航指着报表上的红色批注,34;如果是现在,可能会有更多选择,比如资产证券化或者引入战略投资者。34;
苏晓点头:34;但当时的金融环境不同,资本运作手段远不如现在成熟。34;她忽然想起什么,从手机里调出一份旧报纸扫描件,34;这是1998年《财经周刊》对爷爷的采访,他说39;危机是最好的试金石,能让你看清哪些是泡沫,哪些是真金39;。34;
两人正讨论着,苏逸凡端着咖啡走过来:34;在聊什么呢?34;
34;1997年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34;苏晓晃了晃手中的资料,34;你觉得如果现在遇到类似情况,集团该怎么做?34;
苏逸凡沉吟片刻:34;首先肯定是现金流管理,然后...34;他突然笑了,34;不过这种假设性问题没什么意义,现在的经济环境和当年完全不同。34;
34;但商业的本质是相通的。34;苏明远不知何时站在他们身后,34;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企业家的决策逻辑和精神内核是不变的。34;
苏逸凡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转身回到自己的小组。苏明远看着儿子的背影,轻叹一口气。他知道苏逸凡更倾向于用数据和模型分析问题,对家族历史的情感联结不如苏晓深厚。
下午的课程进入实践环节,苏明辉安排了沙盘模拟。年轻人们需要在限定时间内,根据提供的市场数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苏晓所在的小组抽到了34;开拓非洲市场34;的任务,她迅速组织成员分工,自己负责市场调研部分。
34;这里有个矛盾点。34;苏晓指着屏幕上的消费数据,34;非洲市场潜力巨大,但基础设施薄弱。我们是该先投资基建,还是直接进入?34;
34;基建投资周期太长,可能错过市场窗口。34;苏航分析道,34;但物流和电力问题不解决,产品交付会受影响。34;
经过激烈讨论,小组决定采用34;轻资产+本土化合作34;的策略,先通过当地经销商打开市场,同时与政府洽谈基建项目。这个方案得到了苏明辉的认可,他在点评时特别提到:34;这种灵活应变的思维,正是苏氏精神的核心。34;
课程结束时,夕阳已经染红了天际。苏明远站在窗边,看着年轻一辈三三两两离开会议室。苏晓和苏航还在热烈讨论,苏逸凡则在收拾电脑,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
34;你在看什么?34;苏明辉走到他身边。
34;晓儿的项目计划书。34;苏明远调出邮件,34;她打算在东南亚试点社区团购模式,结合智能仓储和物流网络。34;
苏明辉笑了:34;这丫头,倒是把今天学的东西活学活用了。34;
34;更难得的是她理解了传承的本质。34;苏明远关闭屏幕,34;不是守住家业,而是让它在新时代焕发新生。34;
两人相视而笑,窗外的城市华灯初上。三十七层的高度让街道上的车流变成流动的星河,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里无数企业的兴衰沉浮。而苏氏家族的传奇,正以一种新的方式,在这些年轻的血液中继续流淌。
喜欢。
第101集:传承的起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