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尖叫。市场部的小王立刻打开PPT,开始准备庆功会的背景板,上面要大大的写上“热烈祝贺李氏集团中标美国‘东部走廊项目”。就连保安室的老陈,也从对讲机里听到了消息,咧着嘴对进出的员工说:“咱们李氏出息了!”
下午三点,全体员工大会在集团礼堂举行。李建宏站在台上,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自豪。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各位同事,各位家人!今天,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我们李氏集团,中标了美国‘东部走廊项目!”
掌声如潮水般响起,经久不息。李建宏挥了挥手,继续说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李氏的产品,得到了国际顶级市场的认可!意味着我们打破了欧美企业的垄断,在国际舞台上站稳了脚跟!这是我们三代李氏人梦寐以求的时刻!”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最后落在前排坐着的几位白发老人身上,那是跟着祖父一起创业的老员工。“我要感谢在坐的每一个人,感谢研发团队的日夜攻坚,感谢海外办事处的拼搏奋斗,感谢生产一线的精益求精,更要感谢那些为李氏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同志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李氏的今天!”
“李默在电话里告诉我,为了这个项目,他们团队三个月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跑遍了美国东海岸,吃了无数闭门羹,但他们挺过来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身后站着整个李氏,站着我们所有家人!”
说到这里,李建宏的声音哽咽了:“我父亲,也就是你们的老董事长,临终前拉着我的手说:‘建宏啊,什么时候,咱们李氏的东西能卖到国外去,让洋人也竖大拇指,我就算闭眼也安心了。今天,我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了,我们做到了!”
台下不少老员工已经泪流满面,年轻员工们则热血沸腾,掌声、欢呼声、啜泣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激动人心的交响乐。
晚上,集团餐厅灯火通明,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李建宏带着几位高管,挨桌给员工们敬酒。祖父李老爷子也被请来了,老人家穿着唐装,精神矍铄,手里拄着拐杖,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爷爷,您高兴吗?”李建宏扶着老人,笑着问。
“高兴!高兴啊!”老爷子用力点头,眼睛里闪着光,“比我当年娶你奶奶那天还高兴!咱们李家,终于走出国门了!默儿这孩子,有出息!”
年轻的员工们围过来,争相向老爷子敬酒,听他讲当年“李氏五金”创业的故事。整个餐厅里,洋溢着家的温暖和胜利的喜悦。有人拿出手机,拍下这难忘的一幕,发在家族群里。
此刻,远在费城的李氏办事处,也正在举行庆功宴。李默看着视频里国内热闹的场景,听着家人和同事们的欢呼声,眼眶湿润了。他举起酒杯,对着镜头:“爸,爷爷,各位家人,谢谢你们的支持!我们在这边一切都好,接下来,我们会全力以赴,把项目做好,让李氏的牌子在北美市场越擦越亮!”
视频那头,李建宏举起酒杯回应:“默儿,好好干!家里有我们,你放心!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整个李氏都是你的后盾!”
屏幕内外,酒杯相碰,虽然隔着万里重洋,却传递着同样的喜悦和信念。这个夜晚,对于李氏家族来说,注定无眠。它不仅是一个项目的成功,更是一个家族企业走向世界的里程碑,是三代人梦想照进现实的光辉时刻。
第四章 里程碑后的涟漪
“东部走廊”项目的成功,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李氏集团内外激起了层层涟漪。最直接的影响,是账面上那数千万美元的订单金额,按照当前汇率换算成人民币,是一笔足以让任何企业艳羡的数字。财务总监在月度会议上汇报时,嘴角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这笔利润不仅能覆盖海外办事处一年的运营成本,还能为集团注入充足的现金流,支持后续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但比利润更重要的,是国际市场的认可。中标消息经美国当地媒体和行业期刊报道后,李氏集团的名字开始出现在欧美机械工程领域的视野中。行业分析报告中,首次出现了对“中国李氏精密机械”的技术评价,虽然措辞仍带有谨慎,但“创新”“高效”“性价比突出”等词汇,已经打破了过去对亚洲品牌“廉价低质”的刻板印象。
德国冯·诺依曼集团的汉斯在项目落幕后,曾私下找到李默,语气复杂地说:“李先生,你们赢了,但不是靠价格,是靠技术。这在北美市场,很少见。”这句话,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欧美同行的态度转变。
更具意义的是后续的合作机会。项目中标一个月后,李氏北美办事处陆续收到了来自加拿大、墨西哥以及美国本土其他企业的咨询函,询问智能仓储设备和精密机械部件的合作可能。其中一家位于芝加哥的物流巨头,直接表达了希望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意愿。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口碑效应。”李建宏在董事会上兴奋地说,“一个项目的成功,打开了一扇门,让更多人看到了李氏的实力。现在,不是我们去求着别人合作,而是别人主动找上门来了。”
家族内部,这次成功也带来了微妙的变化。原本对海外拓展持保留态度的几位叔伯,态度彻底转变,在家族会议上主动提出要加大对北美市场的投入,甚至建议在欧洲设立新的办事处。年轻一代的子弟们更是备受鼓舞,几个在国外留学的李家孩子,纷纷表示毕业后愿意加入海外团队,为家族企业的国际化出一份力。
李默的堂妹李薇,正在剑桥大学攻读国际贸易,她在给李默的邮件里写道:“堂哥,看到你们的成功,我太激动了!原来我们李家的企业真的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和那些百年老店竞争。等我毕业,我要去欧洲开拓市场,把李氏的牌子也打到欧洲去!”
这种家族凝聚力和使命感的提升,是金钱无法衡量的。李建宏看着家族群里晚辈们充满激情的讨论,欣慰地对妻子说:“你看,这就是传承的力量。当年我们吃的苦,受的累,现在都变成了孩子们前进的动力。”
在企业内部,员工的士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产线上,工人们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为国际项目供货”成了他们引以为傲的标签。研发中心里,年轻的工程师们主动加班加点,希望能开发出更先进的技术,巩固李氏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部发现,最近的招聘中,名校毕业生和海外人才的投递量明显增加,“李氏集团——国际化的民族企业”成为了吸引人才的重要砝码。
老技术员张师傅被请去给新员工做培训,他指着车间里即将发往美国的设备零件,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看到了吗?这就是你们做的东西,它们马上要漂洋过海,用到美国的大项目上。咱们手上的活儿,可不光是为了挣钱,更是为了给中国人长脸,给李氏争口气!”
项目执行过程中,李氏团队的专业和高效进一步巩固了国际口碑。面对美国严苛的施工标准和环保要求,李默带领团队逐一攻克,不仅提前完成了设备安装调试,还在试运行中创造了零故障的记录。安德森总监在验收报告中写道:“李氏团队展现出的技术实力和敬业精神,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参与并出色完成国际顶级项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份报告被李建宏放在了集团展厅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是“东部走廊”项目的全景照片。每当有客户或合作伙伴来访,他都会亲自带到这里,讲述李氏走出国门的故事。
“这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成功,”李建宏常对来访的客人说,“这是一个信号,说明中国制造业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说明我们中国的企业,有能力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高的位置。”
一年后,“东部走廊”项目顺利竣工,李氏的智能仓储系统因其高效节能的表现,获得了美国交通部门颁发的“年度创新技术奖”。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亚洲企业。消息传回国内,再次引起了行业轰动,李氏集团的股票在资本市场上连续数日涨停。
站在费城办事处的窗前,李默看着楼下日益繁忙的街道,心中感慨万千。从当初那个只有几个人的小团队,到如今拥有五十多名员工、业务辐射整个北美的分公司,李氏在海外的根基已经稳固。而国内的总部,也借着这股东风,加速了技术升级和产业扩张,一个横跨中西、协同发展的企业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第五章 星辰大海的征程
岭南的夏夜,蝉鸣声声。李氏家族的庭院里,葡萄架下摆着一张石桌,李建宏陪着父亲李老爷子喝茶。院子里灯火通明,传来晚辈们的说笑声,那是刚从国外回来的李默和堂妹李薇在给大家讲欧洲考察的见闻。
“爸,您看,”李建宏拿起一份文件,“欧洲办事处的筹备方案已经拟好了,薇丫头说想把第一站放在德国,直接去竞争对手的家门口试试水。”
老爷子放下茶杯,眯着眼睛笑了:“好,好!就得有这股子闯劲!想当年我开‘李氏五金,也就是在街角摆了个小摊,谁能想到今天能卖到国外去?人啊,就得有梦想,有了梦想,就得去追。”
李建宏点点头,看着不远处谈笑风生的孩子们,心中充满了希望。“东部走廊”项目的成功,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李氏集团走向世界的大门,更重要的是,它让整个家族和企业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全球化的时代,畏首畏尾只会被淘汰,只有勇敢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接受检验,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默儿这次干得不错,”老爷子感慨道,“顶住了压力,打出了名堂。不过啊,这才只是开始,海外的路还长,挑战还多着呢。”
“您说得对,爸。”李建宏深以为然,“现在欧美市场对我们的认可度提高了,但贸易摩擦、技术壁垒、文化差异这些问题依然存在。我们不能骄傲,得把这次成功当成新的起点,继续修炼内功,提升技术,打造真正的国际品牌。”
正说着,李默和李薇走了过来。李薇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兴奋地说:“大伯,爷爷,你们看,这是我们在德国考察时接触的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他们对我们的精密电机技术非常感兴趣,想和我们合作开发下一代车载电机系统。”
李建宏接过平板,仔细看着上面的技术参数和合作意向书,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新能源汽车?这可是个大市场。德国是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他们能看上我们的技术,不容易啊。”
“是啊,”李默接口道,“他们的技术总监说,我们的伺服电机系统在能耗和体积上有明显优势,很符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这对我们来说,是个进入高端制造业细分领域的好机会。”
老爷子看着眼前的孙辈们,一个在北美站稳了脚跟,一个又把目光投向了欧洲,心中满是欣慰。他想起自己年轻时,最大的愿望不过是让家人吃饱穿暖,让“李氏五金”在小城有个立足之地。没想到短短几十年,李家的产业已经走向了世界,孙辈们的眼界和魄力,更是远超他的想象。
“好,好!”老爷子连连点头,“你们年轻人有想法,有冲劲,就放手去干!记住,不管走到哪里,根不能忘,心要正,做生意如做人,诚信为本,技术为根,这样才能走得长远。”
“我们记住了,爷爷。”李默和李薇异口同声地说。
夜深了,家人渐渐散去。李建宏陪着父亲回到房间,老爷子躺在床上,拉着他的手,低声说:“建宏啊,看到你们现在这样,我放心了。李氏的未来,就靠你们这些后辈了。记住,不管多大的企业,多大的成就,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爸,您放心吧。”李建宏眼眶微热,“我们会的。”
走出父亲的房间,李建宏站在庭院里,望着满天繁星。远处,李氏集团总部大楼的灯光依然明亮,那是研发中心的工程师们还在为新的技术攻关。他知道,“东部走廊”项目的成功,只是李氏国际化征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前方还有更广阔的星辰大海等待着他们去探索。
从岭南小城的五金作坊,到横跨欧亚美的国际企业,李氏集团的故事,是无数中国家族企业奋斗的缩影。它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也展现了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浪潮中勇立潮头的担当。
几天后,李默再次登上飞往北美的航班。在飞机冲上云霄的那一刻,他看着窗外逐渐缩小的城市灯火,心中充满了力量。他知道,每一次起飞,都意味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每一次降落,都意味着离梦想更近一步。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李氏集团的旗帜,正迎着朝阳,在重洋之外的土地上,猎猎作响。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家族的梦想,更代表着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决心和信心。这趟星辰大海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喜欢。
第110集:初战告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