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6集:人才培养新篇[2/2页]

大民富商苏半城 竹晴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试用装,他们负责承担20%的人力成本。”
     三个月后,“鲜时达”的“安心妈妈套餐”上线首周,复购率回升7%。苏晓在项目复盘会上,指着林哲团队绘制的用户旅程图对高管们说:“这就是我们要的人——能把冰冷的数据翻译成温暖的商业语言。”
     第三章 家族徽章下的双重考验
     家族年轻成员的加入让“沃土计划”多了层微妙色彩。苏明远的侄子苏浩洋被塞进林哲的小组时,正戴着蓝牙耳机打游戏。“不过是走个过场,爷爷说毕业就给我个部门管。”他把脚翘在办公桌上,引得李薇翻了个大白眼。
     转折点发生在一次供应链模拟对抗赛。苏浩洋负责的“虚拟企业”因为库存计算失误濒临破产,林哲熬夜帮他重做模型时,随口问:“你真觉得凭身份就能管好几百号人?我爸当年在车间拧了三年螺丝。”
     苏浩洋没吭声,第二天却把游戏账号注销了。当他们团队在决赛中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了跨境支付痛点时,苏浩洋举着奖杯的手还在发抖:“原来不是把名字刻在大楼上就算传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晓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她在给苏明远的周报里写道:“家族子弟更需要在规则里摔打。当他们明白‘苏字徽章不是免死金牌,而是责任勋章时,传承才有意义。”
     第四章 毕业典礼上的双向选择
     毕业季的双选会像场盛大的阅兵式。苏式集团的展位前排起长队,林哲穿着新买的西装,简历夹里放着“沃土计划”期间参与的三个落地项目报告。
     “鲜时达的宝妈套餐是你主导的?”面试官翻到其中一页,“如果让你负责全国推广,第一笔预算会花在哪里?”
     林哲没急着回答,反而从包里拿出份调研报告:“我统计了全国各城市的母婴门店分布,发现三线城市的社区店渗透率不足37%。预算应该先砸向这些‘最后一公里,用社区妈妈KOL做裂变……”
     不远处的休息区,苏晓正在和A大校长签署新一期合作协议。她瞥见林哲在展位前侃侃而谈的样子,想起半年前那个在后台紧张到冒汗的男生,嘴角不自觉上扬。
     “下一期我们想试试‘未来领袖班,”苏晓对校长说,“让学生参与集团的战略研讨会,甚至旁听董事会。”老校长抚掌大笑:“你们这是要把课堂搬进董事会啊。”
     第五章 银杏叶下的新土壤
     “沃土计划”实施满一年时,苏式集团的人力结构发生了悄然变化。35岁以下管理者占比提升至42%,新能源研发中心的核心项目组里,“沃土学员”担纲了7个课题负责人。
     在年度人才战略会上,苏明远指着大屏幕上的银杏叶LOGO:“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精力种树?因为苏式要做的不是盆景,是森林。”他看向坐在台下的林哲和苏浩洋,两人正低头讨论着什么,笔记本上画满了思维导图。
     散会后,苏晓在走廊遇见林哲。他怀里抱着一摞文件,准备去参加东南亚事业部的竞聘答辩。“苏总,”他犹豫了一下,“我能问个问题吗?您当初为什么选我负责那个项目?”
     苏晓推开窗,晚风带着初秋的凉意涌进来。远处的办公大楼灯火通明,每扇窗后都有年轻的身影在忙碌。“因为你在方案里写了句话,”她看着林哲的眼睛,“‘商业的终极目标不是战胜对手,是成就他人。这和我爷爷当年写在学徒手册里的话,一个意思。”
     林哲愣在原地,直到苏晓的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才低头看向自己胸前的银杏叶徽章。那片叶子的脉络里,仿佛真的流淌着从老树下延伸出的养分,正滋养着新的土壤。而在更远处,苏式集团的版图还在向全球舒展,像棵不断生长的大树,将根系深深扎进那些由知识和理想浇灌的沃土之中。
    喜欢。
  

第116集:人才培养新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