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3集:梦境家具的探索[2/2页]

大民富商苏半城 竹晴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34;林先生?林先生?34;
     小陈的声音把林深拽回现实。他发现自己浑身是汗,晨光正透过实验室的百叶窗照进来,在床对面的白墙上投下条纹。脑电帽已经被取下,旁边放着一张打印纸,上面是他睡眠时的脑波图谱——在凌晨四点十七分,原本紊乱的波形突然变得规律,像平静水面上的涟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34;您昨晚进入了REM睡眠的第四阶段,34;小陈指着图谱上的峰值,34;这是深度梦境的特征,我们的传感器检测到脑波变化后,自动调节了床垫温度和房间湿度,模拟了您脑波记忆里最舒适的睡眠环境。34;
     林深没说话,踉跄着走到桌边,抓起铅笔。他的手还在抖,但笔尖落在纸上的瞬间,那些在梦里看到的纹样突然涌了出来——卷草纹的弧度,如意头的角度,甚至榫卯衔接的暗扣,都清晰得仿佛就在眼前。
     三个小时后,小陈送早餐进来时,看到了一幅完整的设计图。图纸上的唐代榻没有照搬史料,而是在传统纹样里加入了现代家具的比例,最妙的是扶手处的衔接,用了半隐式榫卯,既保留了古风,又符合现代力学结构。
     34;这是...34;小陈的咖啡差点洒出来。
     林深抬头,眼里布满血丝,却闪着光:34;帮我联系苏总,我要申请用老柏木做原型。34;
     四、木头会记得
     苏晓第一次见到实物时,正在车间看新到的秦岭柏木。这批木材的横截面有明显的年轮,最中间的几圈带着淡淡的红色——那是生长过程中经历过火灾的痕迹。
     34;这处纹样,34;她指着榻面的缠枝纹,指尖轻轻拂过,34;和陕西博物馆藏的唐代陶俑底座纹样几乎一致,但线条更流畅。34;
     林深站在旁边,看着工匠们按照他的图纸加工。老木匠张师傅正在调试刻刀,嘴里念叨着:34;这角度得偏三度,不然出不来那股劲儿。34;他并不知道,这个角度正是林深在梦里看到的。
     34;我们查了您的资料,34;苏晓忽然说,34;您祖父曾是故宫的文物修复师,1972年参与过唐代墓葬的抢救性发掘,后来在一场火灾里失踪了。34;她递过来一份泛黄的档案复印件,照片上的年轻男子正蹲在一堆烧焦的木料前,手里拿着半块刻有卷草纹的木片。
     林深的手指抚过照片上的木片,忽然明白那个穿襕衫的老者是谁了。
     原型榻完成那天,苏氏举办了一场小型展示会。当灯光打在柏木榻上时,在场的文物专家都愣住了——榻腿的34;马蹄足34;弧度,扶手的34;云纹34;走向,甚至木材的含水率,都精准地复刻了唐代工艺。
     34;这不可能,34;故宫的周教授围着榻转了三圈,用放大镜检查每个纹样,34;没有实物参照,怎么可能做到这种精度?34;
     林深没解释。他看着阳光透过榻面的木纹,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梦里作坊里的景象。
     五、爆款之后
     34;唐韵系列34;上市那天,林深去了苏氏的线下展厅。他设计的柏木榻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唐代壁画和设计图的对比。一个穿汉服的小姑娘正趴在榻边,用手指沿着纹样的线条滑动,她母亲笑着说:34;你看这木头里的花纹,像不像故事里的藤蔓?34;
     展厅的销售数据在实时跳动,上线三小时,预售量就突破了五千件。客服后台的留言刷得飞快,有人说34;躺在上面像回到了小时候奶奶家34;,有人问34;能不能定制带自己生日年轮的木料34;。
     林深在展厅角落看到了苏晓。她正和一个老者说话,那是张师傅,厂里最老的木匠。
     34;这纹样的走刀角度,34;张师傅的手指在榻面上滑动,34;和我师父当年教的一样,他说这是唐代工匠传下来的手法。34;
     苏晓点点头,转身看到林深,递给他一份内部刊物。头版是她的署名文章,最后一段用加粗字体印着:34;我们总说灵感来自生活,现在发现,它也可能来自木头里沉睡的记忆。34;
     34;这批柏木的年轮里,藏着三百年的阳光和雨水,34;苏晓望着窗外,34;而每个使用它们的人,也会留下新的记忆。34;
     林深想起自己的设计图,想起祖父留下的那只玉镯,忽然明白苏晓说的34;记忆34;是什么。那些在木纹里流转的,不只是过去的时光,还有人与木头相遇时,彼此留下的温度。
     当晚,林深久违地睡了个好觉。睡前他摸了摸床头那片从原型榻上取下的木料,上面有他刻的小小卷草纹,像一个未完待续的梦。
    喜欢。
  

第183集:梦境家具的探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