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其他动物肯定会影响,除非我们去山上投放食物,”
     “投放食物不可取,先不说咱们村子原本就穷,自己人都喂不饱。就算是是有多的食物也不行,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将它们引到咱们村来。”村支书摇头,否定了这种做法。
     周围其他人也都纷纷赞成村支书的说法。
     萧野早就知道大家不会同意,就他自己也不可能这么做,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嗯,明白,那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有一点,咱们不能把水抽干,必须给它留条活路,不然后果难料。”
     会计搓着手里的算盘珠子,皱着眉头问道:“那...那咱们每天取多少水合适?”
     萧野想起水潭边那道渗水,说道:“根据我的经验推测每天最多灌溉50亩地。我观察过水色,潭心是深蓝色,说明最深处超过三米。但边缘的浅绿色区域只有一米多深,这些地方的水草和小鱼小虾,都是山里动物活命的口粮。”
     通常情况下,浅水区也就是小于1米的深度,一眼望下去水呈现浅蓝、浅绿或透明色,能直接看到水底细节(石块、水草等),且阳光直射时,水底反光强烈,可能出现波光粼粼的亮斑;
     中等深度水域为13米,水的颜色转为较深的蓝绿色,水底细节模糊,但轮廓可见,若水底为沙质,可能泛黄白色;若为岩石或水草,则显青灰色。
     深水区大于3米,则水为深蓝、墨绿或近乎黑色,水底完全不可见,表面反光弱,在光线不足时(如阴天),颜色更深沉。
     大队长刘文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萧老二说得在理。咱们取水得讲究个度,别学赵家村,早些年把黑龙潭抽干了,结果第二年连青蛙都不来,庄稼反倒遭了虫害。”
     会计老赵拨弄着算盘,无奈道:“咱们村子有600亩地,我算过了,按野子说的数,得要十几天才能完成。”
     “那也没办法,总比没有强。”村长敲了敲早已熄灭的烟杆,直接拍板:“就这么定了!从明天开始安排人去山上砍竹子,去竹节,接水入水渠。早点解决水的问题,就可以早点进行下一季的栽种。”
     关系到下半年粮食的收成,所有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天还没亮,村里的青壮年就扛着镰刀和斧头上了山。
     在萧野的指点和经验的支持下,一直到傍晚时分,整整一天时间,一条由上百根毛竹拼接成的“水道”已经蜿蜒在田埂上。
     打开取水口木塞,清澈的山泉水顺着竹管哗啦啦地流入水渠,再流进干裂的田地。田埂上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几个老汉激动得直抹眼泪。
     “水引过来了!”村支书兴奋地跑来,手里还攥着个湿漉漉的木塞:“咱们村有救了!”
     大队长眼里闪着精光,笑眯眯的说道:“嗯,今天晚上开始轮灌。把东边那四十亩的缺口全部打开,今天晚上等大家把水都取好之后就把地里的竹管接上,泡上一天,等土地松软,后天就可以赶着老牛犁地了。”
     村长点头同意,朝着人群大声喊道:“谁家里还没有过来取水的,抓紧时间来取,不要耽误大事!”
    喜欢。
  

第167章 引水入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