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4章 朝廷的赏赐[2/2页]

奋斗在五代幽州 七桃散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范延光说道:“你说的人人平等,确实是上古贤人治国之策。但那只是空口之言,当不得真。”
     赵玗摇了摇头,说道:“那可不是空话。不如范公先回答我一个问题,为何治国非要有皇帝?”
     范延光这么关心国家大事,让赵玗非常敬佩,不自觉地把他当成了长者,以范公称呼之。
     范延光说道:“为国之大,必纲常有序。如果没有皇帝,那岂不是成了蛮族乱来,天下必将大乱吗?”
     说来有趣,华夏自从大禹将权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夏启之后,最高权力的传承便成了世袭制。
     经过数千年的经验教训,古人总结出了“嫡长子”继承制,是最好的权力传承制度。
     不只是皇权,也包括王公贵族也是如此。
     嫡子,便是正妻之子。长子,便是最年长之子。
     没有嫡长子的时候,才会从别的子弟里面选择继承人。
     这个制度肯定不是最好的制度,但是却是最稳当的制度。所谓稳定压倒一切,权力交接的平稳,是一个家族能够长久兴盛,屹立千年而不倒的秘诀之一。
     反倒是北方的满足,从匈奴到契丹,都是选举制。
     比如跟秦汉对打数百年的匈奴人,他们的领导人出自皇族,且必须是成年人。不允许未成年人继位,有效地避免了主少国疑的缺陷。
     再比如当今的契丹人,首领是由契丹的八大部落共同推举出来。
     不仅是选举,还有任期限制,任期到了就得换,颇有一种美国两谠制选举的意味。只不过契丹时八谠制而已。
     赵玗懒得在这上面跟范延光辩,说道:“试问范公,天下是谁的天下?”
     范延光这下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
     天下是皇帝的天下吗?显然不是。就像李从珂,虽然贵为天子皇帝,但是却有太多的节度使不听他的号令。
     那么天下是节度使的天下吗?显然就更加不是了。连李从珂都号令不了天下,个别节度使就更不可能了。
     赵玗等了一会,给了范延光思考的时间,见范延光表情越来越纠结,说道:“范公,这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
     范延光缓缓点了点头,说道:“太宗与魏征曾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为水,这么说道也没错。”
     没想到范延光竟然这么轻易就接受了这个观点,赵玗还是有些出乎意料。只不过范延光的理解,跟赵玗的意思,还是有一些差别。
     赵玗敞开了话题,拉着范延光边说边走,朝着大堂外走去:“既然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何要当皇帝的一人说了算?”
     范延光脚步一顿,思索了片刻,转而又朝着院子走去,说道:“太宗救黎民于水火之中,英明神武,爱民如子。大家敬畏他,愿意追随他,愿意听他的,所以他说了算。”
     范延光继续着刚才的话题,直接把皇帝的概念换成了唐太宗李世民。
     赵玗说道:“李世民说了算,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但大家为何要听李世民儿子的?”
     范延光正要说话,赵玗抢白一句:“就算他的儿子也有功劳,也有威望,那么大家为何要听他孙子的?听他重孙子的?”
    喜欢。
  

第124章 朝廷的赏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