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慷慨悲歌
吕后偷听朝廷大会出来,虽然知道刘邦放弃了废立太子的主张,她并没有停止活动。相反,吕后的活动更加频繁,手段更加严厉。
朝廷大会结束当天,吕后又找了张良!
吕后对张良说:“那天朝廷大会上,张将军没有向皇上提建议!”话一出口,就咄咄逼人!
张良有些警觉,自己在会上确实是没有向皇上提及关于废立太子的事情,会议刚刚结束,吕后是怎么知道这一点的?
张良并没有多想,只是平静地回答说:“会上,我确实是什么话也没说,不过,会上周昌、叔孙通都反对废立太子,皇上采纳了这两位大臣的意见!”
吕后盯着问:“张将军为什么不在会上说说自己的想法呢?”吕后仍然是盛气凌人!
张良说:“会上的气氛很紧张,况且皇上同意周昌、叔孙通等人的意见,我再说我也不同意皇上废立太子的主张,这样会激怒皇上,相反,事情会变得很糟糕!”
吕后还是紧追不放。吕后说:“张将军有太多的顾虑了,我委托张将军的事情不重要吗?”
张良说:“我当时就承诺了吕后。我承诺了的,我一定会照办!我只是没有在大会上表达我的主张,我认为在大会上表达我的主张,会让皇上更难堪。我会找一个私下的场合,与皇上单独表达我的意思,这样更为妥当。”
吕后还是紧盯着不放,吕后严厉地说:“张将军找到这个私下场合了吗?”
张良说:“会议结束后,皇上让我单独留下来。我利用这个机会,表达了我的意见。”
吕后脸色难看地质问张良:“张将军是怎么对皇上说的呢?”
张良平静地说:“我怎么对皇上说的,这个不重要!如果吕后相信我的人格,就不必要知道我是怎么对皇上说的;如果吕后不相信我的人格,我就是如实告诉吕后,吕后也未必相信!”张良有些沉不住气了,说话也绵里藏针!
吕后尽管有怨气,但被张良的话憋住了,也不好再紧逼张良。吕后知道张良在刘邦心中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此时,还不宜过多地说那些过分的话,便缓和语气说:“我相信张将军的人格!希望张将军知道我对张将军的信任!”说完,吕后回头走了!
吕后走后,张良很不自在!
张良想:皇上的政权已处在风口浪尖上,自己夹在寒热两股气流里,弄得不好,自己会被这两股不顾一切相碰的气流,卷到空中,然后重重地摔下来,跌得粉身碎骨!
张良提醒自己,这个官场不是自己能待下去的地方,应找一个借口,迅速离开!
说到离开,张良有些不情愿!自己跟着皇上南征北战,刀口上舔血,好不容易,结束战争,换来太平世界,自己得不到半刻享受,却要考虑离开这个自己用心血换来的太平世界!
张良思考再三,提醒自己,没有生命,何来享受?眼下保命要紧,其他,都是浮云!
张良离开刘邦的时候,刘邦突然感到孤单,感到自己是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在朝廷上,周昌和自己唱对台戏,叔孙通也和自己唱对台戏,萧何闷在那里,一声不吭,满朝文武官员,没有一个赞同自己的主张。
在后宫里,也没有一个懂自己,都远远地躲着自己!
刘邦烦透了!刘邦如困在瓶颈里无法脱身!
刘邦想,废立太子的主张没有人赞同,那么,赵王就等于放在了火山口上,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废了刘盈的太子,让赵王继位太子,又没有人赞同!就是废了太子刘盈,让赵王继位太子,赵王就没有了生命之虞吗?刘邦无法肯定回答!
还有吕后整天哭哭啼啼的,让刘邦不得清净!
刘邦烦透了,又一筹莫展!
这时张良进来了!
刘邦见到张良像见到救星一般,眼珠放光!
刘邦拉着张良的手说:“你来得正好!我正想派人去找你来,你就来了!你真是懂我!我有一个困惑,需要你为我解困!现在我同意不废太子刘盈,赵王刘如意怎么办?”
张良知道刘邦的担忧,但又无法回答刘邦提出的问题。张良认真思索了一会,便说:“这是一个一时难以说明白的问题。就是我能说清楚这个问题,也还是一时解决不了皇上的困惑。要彻底解决皇上的困惑,还是得靠皇上自己想明白这个问题!”
刘邦沉不住气,急躁地说:“不要弯弯绕,直接说你自己的主张!”
张良深情地望着刘邦,沉重地说:“现在摆在皇上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抉择?现在有三样东西,摆在皇上面前。”
刘邦急切地问:“哪三样东西?”
张良不紧不慢地说:“这三样东西就是赵王刘如意的人身安全、刘盈的太子地位、国家前途。这三样东西,皇上最想要的是哪样东西,也就是说,这三样东西哪是摆在第一位的?”
刘邦迷惑了!
刘邦想,这三样东西我最想要的是什么呢?刘邦想了一阵,对张良说:“我最想要的我没想清楚,但是我最不想要的我知道!我就是要废了刘盈的太子地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良说:“正是皇上对这三样东西没有明确的定位,所以皇上无法解决眼前的迷惑!”
刘邦说:“你一定要我排个名次,我只好将国家前途排在第一,将赵王刘如意的人身安危排在第二,将废除刘盈的太子地位排在第三!”
第七十六章 慷慨悲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