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成都府很最热闹,而最热闹的的地方,又莫过于三处:
蜀王府后宰门外的汇通钱庄总庄、龙王庙后街自发形成的股票交易场所以及府学所在地:翁石室。 .
汇通钱庄总庄是银子进出的地方,自打成立之日起便很热闹。
自从股市大热,这里的人流越来越密。因为真金白银在股市不好清算交割,所以炒家大抵只用银钞。为了赶这趟发财的大船,每日到这里办理以银换钞业务的人要排到大街。
华阳县为了维护后宰门地区的治安,特地在汇通钱庄总庄里借了一间门房,挂了个“华阳县警”的木牌子。后来经史学专家考证,这个警铺,是蜀地乃至大明朝第一个警铺。
龙王庙后街自发形成的股票交易场所更为热闹。
这里摩肩接踵,人『潮』涌动,已经成为许多渴望一夜暴富的人心的圣地。
来自蜀地各地的人抛弃了过去的身份和信念,投入到这场陌生但是狂热的豪赌之。
沿街搭起一张木桌,是一个交易所。大炒家将写有买卖某某股票的牌子放于桌,手永远在点数一沓银钞,表明自己坐庄交易的身份。
更多的人没有桌子、没有摊位。他们带着羡慕与不甘从早到晚流连于此,只是试探一番手气,或是探索发财的门道。
从街口走到街尾便发了小财的人有之;从街尾走到街口便净身出户的人也有之。
然而有人身处其,却没有参与到这种一买一卖的零和游戏。他们借助这块能生出金银的宝地,用一种别样的手法发了财。
成都府到处都有茶馆,龙王庙后街也不例外。
在后街与前街的交汇口,有一间极小的临街茶铺,小到没有字号,小到没有固定的茶座。
几年前从江县流落成都府的一对姐弟:贾素芬和贾得贵,在此开启了他们的传人生。
曾在附近打工帮佣的姐弟俩敏锐地发现,进出街的人可以简单地分作两种:一种赚了钱,一种没赚钱。
赚了钱的人出手阔绰,兴奋得满头油汗;没有赚钱的人急需信息,焦急得唇干舌燥。
哎呀,这正是卖茶水的好地方!
贾素芬和贾得贵姐弟俩一拍大腿,干了!
他们拿出几年来辛苦积攒的汗水钱,匆忙间租下了这间小铺子。着街边的人行道,摆了七八张简陋粗鄙的茶座长凳。
贾素芬烧水茶,贾得贵招呼应酬。一个茶座一碗茶,卖到了整整二十,而且从早到晚皆是满座。下午交易的高峰时节,许多没有座的人也聚在这里互通有无。
聚留于此的主顾,即便不点茶水,也不能白白放过!
于是两姐弟迅速针对这些数量庞大的低端用户开发了新的业务:大碗茶。
一竹碗没有座的茶水只收取一个铜钱。
人流必然带来信息流。《复兴报》的金融版发现了此地的妙处,便在此处设立了固定的采访点和代售点。
信息流又促进了人的思维拓展。两姐弟日日耳熏目染,短短几个月,便俨然成了龙王庙后街的权威股评家。
进项越来越多,来钱越来越快。
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晚,汇通钱庄对贾氏姐弟俩提供了一次门 服务。据说,茶铺里藏的铜钱差点压垮了运钱的马车!
……
然而,热闹与热闹不同。
本应是清净之地的书院,最近也热闹起来了。
位于成都南城的翁石室,与南渎庙(注一)、六贤祠(注二)、昌宫、城隍庙、四川贡院以及四川藩司的粮食储备心丰宁仓,几乎同处于一条东西水平线。
蜀语有云:“李冰治水,翁化蜀”。
翁石室,这个由汉代蜀郡郡守翁亲手创立的书院,是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且从未断、从未迁址的书院。它开创了蜀地的学风风,为千年蜀学之奠基者。因此这条水平线,是成都府乃至整个蜀地的化风景线。
只可惜,最近这条化风景线坏了味,变成了一条 革风景线。而人士子们汇聚的翁石室,成了不稳定因素发酵的心。
翁石室的前院,是一个由大殿、偏殿、水渠、广场、牌坊、石碑和绿树花草点缀的宽敞庭院。可今天一下涌来了许多学子,让这个庭院显得十分拥挤。
庭院正,一名满头油汗的秀才在众目睽睽之下,一纵跃了三尺高的讲台。讲台在重力的冲击下摇了摇,让下面的人揪了下心。
不过那秀才分明是练过杂技的。只见他单脚在讲桌一晃,先来了个金鸡独立,随即便定住下盘,稳住身形。
作为演讲的开始动作,那秀才拉了拉青布棉袍缀着补丁的袖管,然后张开五指,伸长手臂,对着下面的普罗大众来一个横扫乾坤。
只是,这个经典而有力的手势行至途,突然一个回弹,尴尬地停在了半空。
原来,因为袖管补丁太多太密,他的手臂被已经严重变窄的袖管生生拽住了。
台下的哄笑声,一名身着鲜艳女衣的书生怪声问道:“李建德,你娘的大热天还穿棉袍!你的万贯家
第五百零八章 潜流暗涌(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