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十三章 蚕学馆[1/2页]

上品闲人 蜀山1288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蚕学馆在西城墙外面,遥遥对着白山棋院,原本是一个土地庙,那年洪灾被淹后就荒废了,经风吹日晒,只剩下一个满目疮痍的大殿,连门窗都被菜农拆走了,衙门派人简单收拾了一下,临时做为学馆。
     古代很重视桑植,农桑并举,视为国计民生的大事。朝廷经常颁布政策鼓励桑植,但因为多种因素沿海一带比较发达,北方虽有,却只是零零散散不成气候,教学的叫胡惟庸,便来自沿海。
     蚕学馆每日学习半天,去学的多数是如宁放这种闲散人,那些菜农天天早出晚归忙于生计,根本没时间去。
     学馆有十几个学生,都如宁放一样是附近的社会闲人,无所事事,却不愿意吃苦种田。内中有个叫张保的更是无赖混混。
     这便能看出朝廷政策的弊端,推广桑植本是好事,但真正需要的农户忙于生计焦头烂额,根本没闲时间去学习。衙门为了应付朝廷检查,无奈只能给点好处招些闲散人,至于这些人去了学不学就不管了。
     宁放每日早上去西门里张家豆店吃一根油条,半碗豆浆,去学馆时便能看见沈姑姑和小婵儿在河边跑步
     由于是官府办的,学馆非常严谨,从桑植理论到蚕织实践非常详尽,上午理论,下午实践。
     几日前,衙门管农桑的同治陈安来视察学馆,对学馆的情况大加赞赏,让衙役给学馆送来了岭南出的酸梅汤。
     六月酷热,外面晒得路面都发烫了,远处的护城河里,夏蝉啾啾,一群孩子在游泳。
     学馆里,胡惟庸正在讲理论课,宁放眯着眼看着外面,似听非听,很多东西看了就会,但是理论却很苦涩,让人昏昏欲睡。
     ……“东西掘畦,熟粪和土,耧平,下水;水宜湿透,然后布子。或和黍子同种,椹藉黍力,易为生发,又遮日色。或预于畦南、畦西种檾,后藉檾阴遮映夏日。长至三二寸,旱则浇之……”
     胡惟庸的声音朗朗上口,在大殿内响着,然而底下多数人都恹恹欲睡。有顽童在庙外学着师傅的声音嬉闹。
     宁放有点困倦,便悄悄走出去,向护城河边走去。
     河边渡口,沈姑姑和韩鄙对弈,小婵儿在旁边乖巧地扇着扇子。
     韩鄙去外地访友回来,路过渡口,沈姑姑和婵儿在河边纳凉,两人便对弈起来。
     宁放有半年未见过韩鄙了,走过去打招呼,两人对局,沈姑姑已经占了上风,韩老苦苦力撑顾不上说话,摆了摆手,小婵儿嚷道:”宁哥哥,你又逃课了。”
     ”小婵儿,这不叫逃课。”
     ”那叫什么?”
     ”叫—”宁放语塞。
     ”宁公子,这蚕学馆都教什么,莫不成也和小孩子一样上课?”
     沈姑姑胜券在握,抬起头悠闲地问道。她很好奇一群成年人坐在学堂里听课是什么样子。
     宁放笑了笑,道:”沈姑娘说笑了,学馆自然也是和别的一样。”便凑过去观棋,他的棋术一般,自然看不出什么,只好转过头逗小婵儿。
     ”小婵儿,你喜欢读书吗?”
     ”喜欢”
     小婵儿咬着嘴唇不假思索地喊道,眼里闪着迷茫,她的父母都去

第五十三章 蚕学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