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74章 少年的李承乾[2/2页]

大唐:我爹是土皇帝 唐伶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着,他在向李承乾提问之后就开始带着李承乾四下转了起来。
     千牛卫和龙武卫在前开路,李承乾跟在冯智彧的屁股后面,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巡视着长乐坡周遭的土地。
     这里地靠浐水,不管是在哪里,一般来说靠水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可以用来耕种的,而且都是难得的好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冯智彧把地方选在了这里的缘故。
     这次他是奉李世民的命令来给这里的百姓发放种子的,去年虽然是灾年,但对整个大唐的影响算不上是很大,最起码没有贞观二、三年的那么大。
     因此,能让李世民下命令并且还是冯智彧亲自带队过来主持发放的种子自然不会是普通的小麦种子。
     没错,正是土豆、红薯和玉米。
     土豆和红薯只是少数,毕竟这两样东西的弊端冯智彧一早就跟李世民说清楚了。
     李世民虽然眼馋于土豆和红薯那突破天际的产量,但最基本的理智他还是有的,最起码不会因为眼前的利益而放弃更为长远的利益。
     或许也会,但那得分时候,能让李世民这么做的应该要等到破釜沉舟的时候才行,毕竟贞观二年的大旱和蝗灾都没能让他这么做。
     如果要到那一步,或许应该旱灾、蝗灾和世家一同发难才可以吧?
     “你知道土豆和红薯种子的弊端吗?”正走着呢,冯智彧突然开口。
     “知道,父皇与我说过了。”虽然没有点明,但李承乾知道冯智彧问的就是自己。
     在场的还能有谁呢?长乐坡县令?他还不够资格。
     “那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在既让百姓种植这些粮食的同时又消除这些弊端呢?”
     冯智彧很是不讲道理的给李承乾除了个难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有点儿过分,毕竟冯智彧当初也是凭借着后世的知识才点出了这两种粮食的弊端以及解决办法的,这会儿让李承乾这个大唐人去想,而且还是个十二岁的孩子。
     属实是有些过分了。
     但是,冯智彧没想到的是李承乾还真的有想法。
     虽然是冯智彧已经想到的,但到目前为止冯智彧还没有开口说过,这对于李承乾来说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我听父皇说过,姐夫你曾经阻止过父皇推行这些粮食,原因就是因为产量会越来越低,而且不耐储存,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将其像麦子粉碎那般处理呢?”
     李承乾低着头若有所思,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那么产量问题呢?如何解决?”冯智彧并没有着急,而是想看看李承乾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这个我就没有办法了。”李承乾摇了摇头。
     “我不太懂这些,也不知道这种粮食的产量为什么会越来越低,我能想到的就是先让百姓们种植这些粮食,然后在不缺粮食的年头派人和征百姓的徭役去开发姐夫你的家乡。”
     “我听说,在姐夫的家乡和更南的交趾等地,稻米可以一年四季都种植,更是可以收获三次。”
     “稻米不仅可以用来吃,还能用来酿酒,这正好贴合了姐夫你和宿国公的酿酒产业,到时候米价上扬,应该会让百姓们有兴趣的。”
     “这是你想的还是父皇告诉你的?”冯智彧站住了脚步,直直的看着李承乾。
     “啊?”冯智彧冷不防地停下了脚步,这让李承乾毫无防备的一头撞在了冯智彧的屁股上。
    喜欢。
  

第274章 少年的李承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