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嚎鬼叫,这恐怖的声音响彻了整个鬼子的队列。
与我们常见的影视剧里不同,这时期的鬼子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猥琐地弯着腰、撅着屁股进行冲锋。
这时期的鬼子是骄傲的,面对中国军队是目中无人的。
为了彰显他们所谓的武士道精神,身体笔直地端着枪,脚步整齐而有力地向八路军的阵地走来,甚至连跑都不跑一步,仿佛他们是来参加一场庄严的阅兵仪式。
面对这样的敌人,八路军的各级主官们显得异常沉着冷静。他们纷纷高高举起一只手,用一种慢悠悠、从容不迫的声音,对着身边的战士们传达着命令:“稳住,稳住,放鬼子到达三十米再开枪——”
八路军的战士们听到命令后,便稳稳地趴在战壕上,目光紧紧锁定在自己选好的目标上,手中的枪支早已准备就绪,只等敌人进入三十米的射程范围,就会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将这些侵略者送下地狱。
而那些被穿插分配到各个八路军连队的特战兵们,此刻却是兴奋不已。这一次终于得到了一个绝佳的大显身手的机会。
那些直挺挺慢慢开动的鬼子,就是最好的活靶子,这时候不打更待何时?
华北的鬼子还没有吃过徐建飞特战大队的亏,更没有领教过鄂豫皖抗日军那特殊的打法。
当鬼子进入五百米范围时,三百名特战大队队员,对他们锁定的目标,迅速而果断地扣动扳机,枪声顿时响彻整个战场。
然而,这一幕却让他们身旁的八路军将士们心疼的如刀绞。
按照八路军的战术要求,他们必须等待敌人靠近到更近的距离,通常是五十米甚至 三十米,才能开枪射击。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弹药,确保每一颗子弹都能消灭一个敌人。
这并非八路军战士们不想早点消灭敌人,而是因为他们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弹药极度匮乏。
对于一个新兵来说,能够在入伍时放两枪,已经算是一种奢侈了。
而在战场上,他们最多也只能得到五发子弹的补充。
不仅如此,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武器装备也十分陈旧落后。大多数枪支的膛线都已经磨损殆尽,这使得射击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即使在五十 米这样相对较近的距离,击中目标的几率也并不高。
往往战士们瞄准了一个鬼子的脑袋,却可能打中的,是另一个鬼子的大腿。
所以,当他们看到特战队员们手持那些稀奇古怪的步枪,在距离四五百米远的地方,就毫不吝啬地开枪时,这些八路军战士们怎能不心疼呢?
知道你们子弹多,但你们也不能这么败家呀,这要是我们八路军,你们是会被狠狠的批评的,而且是大会小会圈批的那种。
如果你们子弹真的多的可以任意败家,那我们这里严重的缺乏,你给我们啊。
正在这些八路军战士们心疼的跳脚的时候,他们却被接下来的一幕,集体的震惊了。
喜欢。
第188章 冷静迎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