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2章 敌人上钩[2/2页]

大秦五百年 轻风千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外,齐国和赵国各有五万军队驻守。
     在这里,成为了三国联盟抵抗暴秦的最前线。
     当张良得知彭城虞妙弋被刺、项羽欲兴兵攻齐的消息后,张良大吃一惊。
     他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立即写信给刘邦。
     张良在信中问刘邦,这件事是不是他派人干的?如若不是他派人干的,那就是暴秦派人干的,以此嫁祸给齐国。
     无论是否刘邦所为,都要派人去彭城跟楚国交涉,言明齐国皇帝没有做这事,如果项羽不肯退兵,可找项他、季布等忠诚、贤明的臣子,说服他们劝谏项羽取消攻齐,先矛头一致灭暴秦。
     张良明确跟刘邦说,如果能让项羽取消攻齐,那是最好的结果,即使如此,项羽对他的仇恨已经结下,以后再也难以合作。
     他再跟刘邦讲明,如果不是刘邦派人干的,那很有可能是陈平向嬴子婴出的毒计,这个毒计过于毒辣,已经成功了。
     张良觉得陈平计谋毒辣,他何尝不是这样,当初派人刺杀嬴子婴嫁祸给楚国,只是没有成功而已。
     写好之后,张良派人火速赶到齐国送给刘邦。
     ————————
     七月下旬,咸阳。
     今天来了特殊的客人,那就是以铁木尔为首的月氏国使团。
     铁木尔进入秦国后,对秦国的一切都很留意。
     他来到关中平原后,见到那一望无际的田野,那一块又一块刚种下庄稼的田地,见识到了秦国强大的农耕。
     月氏国农耕和游牧并存,铁木尔很清楚,只有农耕强大,国家才能真正强大富足。
     抵达咸阳外,望着咸阳城,那宽大、城墙的宏伟,是月氏城所不能比拟的,使团所有人,都是首次目睹如此大的城墙。
     典客苏术出来相迎,带着铁木尔进入咸阳城。
     马匹行走在咸阳城,铁木尔东张西望,咸阳城内道路宽阔,商铺林立,行人众多,其繁华程度远超月氏城。
     铁木尔问道:“典客大人,咸阳城有多大?有多少人?”
     苏术说,咸阳城内有三十万人,又再说出咸阳城墙的长度、宽度。
     无论是人口还是面积,咸阳城都是月氏城的好几倍,铁木尔为之震撼。
     带着使团来到驿馆,铁木尔问道:“典客大人,本使什么时候可觐见你们的皇帝?”
     苏术道:“大秦皇帝国事繁忙,暂时无暇召见,本官先带你们在咸阳附近游览。”
     对于月氏国使团来咸阳后应该怎么做,这一切都是有计划、有目的,让他们看到该看的东西。
     第二天,苏术带铁木尔在关中游览,主要是让他充分认识大秦的农耕情况。
     从郑国渠渠首开始,到干渠、支渠、斗渠,苏术带着铁木尔一边参观一边解说。
     见识到郑国渠这宏大的水利工程、见识到关中平原那发达的农业,铁木尔和使团成员们,被深深地震撼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花了数天时间游览郑国渠,苏术带着铁木尔进入兵器作坊。
     来到仓库,里面有许多箱子,箱子里面装的是钢刀,根据不同种类分开存放。
     苏术道:“钢刀,乃是宝刀,大秦朝廷需要多少,就能造出多少。大秦十万骑兵人手一把,连侍卫、衙役、捕快都配备钢刀。”
     放眼天下,任何一把钢刀皆是宝刀,更何况有这么多,铁木尔极为垂涎,可惜只有大秦才能制作出来。
     苏术又再道:“如果是牢固可靠之盟国,大秦朝廷可考虑售卖钢刀。”
     铁木尔提出,要参观钢刀的铸造。
     苏术明确表示,钢刀制作技术属于机密,闲杂人不能入内,铸造区连他都进不了。
     午后,苏术再带着使团来到火器作坊,来到仓库,这里存放有许多震天雷。
     钢刀已完全见识过了,铁木尔不知道这圆圆的东西为何物。
     苏术解释道:“此乃震天雷,点燃后会爆炸,能把人和马炸死。”
     什么是爆炸?铁木尔完全没有概念。
     随后,出来作坊旁边的试验区,工匠们要进行试验。
     “爆炸威力大,退远点!”
     他和铁木尔都退得远远的。
     只见工匠把震天雷引线点燃,引线产生火花,铁木尔亲眼看到,火花离震天雷越来越近。
     “轰!”的一声巨响,铁木尔和使团成员们着实被吓着了,他们听过雷声,这爆炸声比雷声大得多。
     走近一看,原本放着震天雷的地面上,被炸出了一个坑,爆炸位置周边,有许多散落的铁片。
     原来这就是爆炸。
     铁木尔好奇道:“炸着人和马会如何?”
     对于这个问题,苏术早有准备,要进行杀伤力试验。
     不久后,士兵把一头被绑住四条腿的成年猪抬过来放在地面上,把震天雷放在猪的旁边。
     这次,铁门尔和随从们,都用手捂住了耳朵。
     工匠把震天雷引线点燃。
     “轰”的一声。
     爆炸过后,铁木尔、苏术跑来查看猪的情况。
     那头大猪没有死,在不断挣扎惨叫着。
     铁木尔看到,猪身许多部位被铁片射入,遍体鳞伤,鲜血直流。
     可以想象到,要是人被震天雷炸了,就算一时死不了,但比死还难受。
     因为秦国足够强大,苏术在这几个月氏人面前,有着满满的自豪感、优越感。
     “钢刀只有大秦才能制作出来,震天雷同样如此。大秦的农耕、技术、军力,皆是天下第一。”
     对秦国了解到了这种程度,铁木尔和随从们,基本上已相信了邹离所说的对匈奴的战绩。
     一天后,咸阳东郊平地,一批骑兵集结于此。
     苏术带着月氏使团,参观骑兵演练。
     骑兵在一边排列好,在另外一边,有着大量的木人、稻草人。
     仅仅是军容、军姿、士兵的精气神,铁木尔就感受到了秦军的威武雄壮。
     “杀……”
     秦骑兵们挥动马刀,向木人冲了过去,每个人都杀气腾腾。
     骑兵冲近木人,手起刀落,木人被拦腰砍断。
     紧接着,是骑射演练。
     骑兵们弓马娴熟,在一定距离内,对稻草人靶子有很高的命中率。
     “嗖嗖嗖……”
     骑兵们用小连弩进行连射,让使团大开眼界。
     目睹这样的军队,他们自问月氏国的军队远远不如。
     铁木尔又再了解到,秦国人口有八百万,疆土面积比月氏国大得多,如此强大的实力,月氏国与之结盟,那可是赚大了。
     让铁木尔看了该看的东西,对秦国也了解得差不多了。
     八月中旬这天,皇帝举行朝会,正式接见月氏国使臣。
     麒麟殿内,在咸阳的官员都到齐了,主要人员有:右丞相陈平、左丞相钟平、御史大夫腾其、奉常曾奎、郎中令韩谈、廷尉于真、少府卢德、治粟内史陈烈、典客苏术、宗正潘延年、太仆曾匀、咸阳令韩生、中尉佟威、王元、孟通、程开、李兆等人。
     “宣月氏国使臣觐见!”
     铁木尔迈步进入麒麟殿。
     两侧的大臣们,首次见到跟夏人大不相同的西域人。
     “月氏国使臣拜见秦国皇帝陛下!代表月氏王问候秦国皇帝!”
     铁木尔按照秦人礼仪,向皇帝躬身作揖。
     了解到秦国的实力后,在秦国皇帝面前,铁木尔把姿态放得很低,恭恭敬敬。
     子婴道:“请贵使问候大宛王,祝月氏国繁荣昌盛,秦国和月氏永结盟好。”
     在这里,有同时懂得夏人语言和月氏语的人进行翻译。
     “恭喜陛下!”
     众臣齐齐说着。
     皇帝这样发话了,表示大秦已确定跟月氏结盟。
     略作寒暄过后,铁木尔道:“贵国使臣邹离大人,曾经在月氏城跟月氏王说过,可将秦国独有的钢刀卖给月氏。不知价格如何?能卖多少给月氏国?外臣奉月氏王之命前来秦国,跟秦国皇帝商讨此事。”
     子婴问道:“你们月氏国,能用何物跟秦国交换钢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铁木尔道:“月氏国府库尚有足够金银珠宝,可跟秦国交换。”
     子婴道:“秦国可卖一万把钢刀给贵国,除此之外,秦国可在羌国跟月氏边境部署军队,若有匈奴侵犯月氏,秦国可迅速出兵相助,若月氏王有需要,大秦军队还可驻扎在月氏境内。”
     他考虑到,如果能有一支秦军驻守在月氏,犹如一把利剑悬在西域。要是匈奴侵犯月氏,可迅速出兵打击,让西域人见识秦军实力,壮大秦国声威,又可震慑西域诸国。
     子婴最终目标,是要像西汉那样,将西域纳入秦国版图。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秦国必须要足够强大,在西域有足够军力。
     铁木尔道:“秦国皇帝陛下要求,外臣会转述月氏王。”
     接下来,是商讨具体价格,该用多少财物购买一万把钢刀,商讨妥当后,又再商讨更具体的合作细节。
     商议完毕后,皇帝在麒麟殿摆下筵席,隆重接待使臣。
     两天后,铁木尔启程,踏上返回月氏国的路程。
     ——————
     大宛国都城城郊,秦勇和十个部下们,骑着大宛马纵横驰骋着。
     骑着这样的良驹,让他们兴奋。
     秦勇将大宛马跟秦国牧养的马进行全方位对比。
     在体型方面,大宛马比秦马高一些,但大宛马四肢小一些,体型纤细一些,秦马更为壮实,体重重于大宛马。
     在速度方面,在冲刺的时候,大宛马绝对速度略快于秦马。
     至于长跑的速度和耐力,大宛马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大宛马还有个优点,那就是耐渴,就算在炎热天,大宛马长途跋涉,所需饮水量,可比秦马少一半以上。
     对于两种马适合用于什么战场,秦勇做出分析,秦马比大宛马更适合在诸夏之地的战场,诸夏之地人口多、多山区,加上骑兵要对步卒冲锋作战,体型较大的秦马更适宜。
     特别是配备铠甲的骑兵,秦马比大宛马优势明显。
     如果是在关外广袤的草原作战,需要长途奔跑,大宛马比秦马更有优势。
     秦勇还了解到,在大宛国,大宛马都是作为战马使用,不太适合用于驮负。
     八月中旬这天,大宛王再次召见邹离。
     大宛王道:“大宛国向你们秦国买钢刀,不知价格如何?”
     在昨天,工匠已经明确表示,短期内没办法造出钢刀,大宛王不得不死心,要想获得钢刀,只能向秦国购买。
     邹离道:“如若两国结盟,一切好商量。”
     大宛王没打算结盟,说道:“秦国和大宛国,若是结盟,无此必要。”
     邹离道:“大宛马是上好之马,若大王能用大宛马交换,一匹马换一把刀。”
     一匹马才能换一把刀?秦国可大量制作这种钢刀,开出这样的价格,大宛王觉得太贵了。
     整个大宛国,大宛马也只有区区四万余匹,还有少量大宛马在附近国家。
     邹离继续道:“若是贵国能出三千匹战马、八百匹母马、二百匹公马,秦国可用五千把钢刀交换。钢刀制作非常不易,就算一匹马换一把刀,你们也不亏。若大宛国能与秦国结盟,秦国可再赠送两千把刀。”
     要不要与秦国结盟?大宛王犹豫不决。
     他有自身的考量,大宛不希望跟秦国为敌,也不希望跟匈奴为敌,要是月氏再被匈奴打败西迁,大宛国就要直接面对匈奴了,如果没有跟秦国结盟,还可跟匈奴谈判,有转圜余地。
     如果秦国一定能打败匈奴,与秦国结盟,肯定对大宛国有利。
     见大宛王犹豫不决,邹离道:“秦国,是天下最强大之国,与秦国结盟,大宛可得到秦国保护,不惧任何敌人入侵。”
     大宛王没有当场下决定,表示还需再跟臣子们商议。
     邹离不急,离开王宫回到驿馆。
     两天后,大宛王正式答复,大宛国不与秦国结盟,但可跟秦国做朋友之国,大宛国愿意用邹离要求的马匹数量,交换五千把钢刀。
     邹离表示,这次西域之行结束后回到秦国,会派人把钢刀运来。
     在大宛国的使命已经结束,邹离要去的下一个国家是龟兹国。
    喜欢。
  

第212章 敌人上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