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偶然再次看到克苏鲁神话作者罗夫克罗夫特的墓志铭:Iamprovidence
     我尝试窥探命运
     我执笔的根由与他人略有不同,他人可能是为了排遣寂寞,我却是为了解构痛苦。
     离开providence,抑郁让我踏上了探寻自身价值的道路。
     在我痛不欲生的日子里,我尝试为自己解释痛苦是什么,痛苦从哪里来,又该归于何处。
     一字一句的积累,就好似伟大奇迹的搭建,我不断将自己代入编织命运的神明,去感知笔下人物的感触,喜的,怒的,哀的,惧的,
     我不会将情绪强加给他们,而是安排一个又一个情境,让不同的人走进他们的生活,一切顺其自然,直到我笔下的角色仰望天穹悲怆怒问:
     无情无义的苍天,为何要捉弄与我?
     在那一刻,我仿佛与他对视在一起。
     我猛然警醒,这个问题到底是我在问还是他在问?
     冥冥中若有伟大意志执笔我的命运,我的命运结构又该谓何?
     是起承转合?还是序破急?
     这个问题很直观,但远不如另一个问题致命:从何时起我已经无情无义?可以面无表情地将悲痛赐予他人?
     人类的悲欢可以互不相通,但身为命运编织者的我,悲欢通向了哪里?
     早说了,我写书是为了探询痛苦的本质,寻找它的破绽并战胜它,
     诚然,创作的日子里,我已经逐渐能够蔑视我遭逢的苦难—毕竟我经历的故事比起我笔下的故事论悲痛也不过如此,所以我的初心已然实现,但好像未免有些许过头了。
     一次电影,身边人沉浸在故事中不能自拔,尽情地体味导演通过镜头传递的细腻情感。
     而我,把观影当作编剧的拉片工作,在拉片的过程中轻易判断出剧情的走向,甚至能够评头论足:如果我来写这段命运该如何如何。
     更强代入感的剧本杀,vr,小说,广播剧,只要与文化与故事沾边,我便自然而然地转入工作状态,拉片—就像一个机器。
     紧随其后的拉片不再是虚拟的世界,而是真实的历经,
     没有喜悦的情绪,没有愤怒的情绪,没有悲伤的情绪,亦没有恐惧的情绪,
     我

命运与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