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3章 破译了卖国协议[1/2页]

我叫余则成 蒋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143章破译了卖国协议
     曾钟鸣设计密码的思路很简单,就是要用一组灵活的数字代替民国基础电文的数码就可以了。要想破译这部密码,就必须找到密钥。否则,你一辈子也破译不了这部密码。
     余则成将《边城》当成密钥,开始破译。
     曾钟鸣设计的密码看起来很简单,但你要是不知道他的设计思路,你也很难破译。在历史上,雅德利之所以能破译独臂大盗的密码,恰巧那部密码的密钥是一本英文书。要是用《边城》做密钥,雅德利是很难破译的。因为他根本不熟悉汉语。
     密钥的第一部分是页码,到底用《边城》的哪一页做密码替代?
     余则成经过很多次实验,得知是:日期数字+月份数字+十=页码数。
     曾钟鸣是如何设置数字替换的呢?
     比如《边城》的第二页上写着:
     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
    
     0
     第二行是基础电文码。第三行是汉字顺序数字。这一句话中前十个字中有一个重复的字“过”,那就跳过。
     再按照基础电文码数字的从小到大排列。
    
     最小的基础代码数字是“川1557”,那就用“0”代替。依次是“从1783”到“过6665”这样,就排出来一个数字代码。再跟汉字的顺序代码比对,就成了:
     0—4
     1—3
     2—9
     3—6
     4—8
     5—2
     6—1
     7—0
     8—5
     9—7
     这样一部临时的密码代数就出来了。
     第二天,日期发生了变化,那么密钥就改成了下一页的第一句话。这样,电文的数字代码又变了。
     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余则成将汪精贼的电文都破译出来了。其中前半部分都是逐条讨论的电文。后面有三份电文是最后达成协议的内容,就是后世臭名昭着的“重光堂协议”:
     一,“日华缔结防共协定”,“承认日军为防共驻兵,以内蒙地方为特殊防共地区”;
     二、“中国承认满洲国”;
     三、“中国承认日本人在中国本土有居住、营业之自由,日本承认废除在华治外法权,并考虑归还租界”;
     四、“承认日本的优先权,特别是关於华北资源之开发、利用,为日本提供特殊的方便”;
     五、“中国应补偿因事变而造成在华日本侨民所受之损失,但日本不要求赔偿战费”;
     六、“本协定规定以外的日本军队,於日华两国恢复和平後,立即开始撤退”。
     时间:昭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签字人:
     日本方面:影佐祯昭、今井武夫;
     中国方面:梅思平、高宗武;
     
     第二份补充协议:
     日华协议记录谅解事项
     【省略】
     日期:昭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签字人:照旧
     
     第三份补充协议:
     日华秘密协议

第143章 破译了卖国协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