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王爷。”
     被冷落的孟青:……
     什么意思,为何让一个县令陪阿沅啊!不是有他吗?
     说完后,宋衍便回衙门了。
     沈如意跟着林景淮逛街,孟青跟在她身后,他很不愤,“阿沅,不是说好了,我今天陪你的吗?”
     沈如意双手一摊,“我也没办法,谁让人家是王爷呢?”
     孟青:……
     三人逛街,耳边听的最多的声音是:
     “听说了吗?衙门里要招官员胥吏,只要参与考试合格即可任用。”
     “什么人都可以参与?”
     “听说只要家世清白,不管贫富,都可以参加。”
     “真的假的?”
     “已经有人去打听过了,据说就这几天南山大儒的考试卷就要出来了,现在只要你觉得可以就可以去衙门报名了,到时试卷出来就可以参与考试。”
     “那……那我也行?”
     “你会读会写会算账吗?”
     “会……写几个字……”
     路人甲:……
     孟青一直无视林景淮,听到这些流言,忍不住开口问道,“林大人,这是真的?”
     林景淮跟没听到似的,径直朝前走。
     沈如意偷偷一笑。
     “他……他……”
     “该,谁让你先没礼貌的。”
     孟青:……
     林景淮居然把沈如意领进了南泾县最好的首饰铺子,孟青不解道,“阿沅,他这是……”
     沈如意扯嘴一笑,“当然是来看看有什么好看的金银首饰啊!”
     原来阿沅喜欢这些,他怎么没早发现呢?
     “阿沅,我来买单!”
     林景淮转头看了眼,一副你个棒槌的眼神。
     孟青:……
     我是棒槌,你是什么?
     直到几日后,南径郡、甚至南陈国都流传端王爷宋衍宠丫头之事,南泾土豪富绅为讨好王爷,纷纷给他的丫头送衣裳送首饰,听说这些金银珠宝堆了一屋子。
     而这些人为何要送这么厚的礼呢?听说第一轮考试这些土豪富绅子弟被涮了七成,只有三成进入了第二轮复考。
     而这被涮的七成人,据说为了得到复试的机会,于是到处找门路,于是便盯上了王爷的宠丫大送好处。
     林景淮当然不是棒槌,他不过是做个样子,让南泾土豪富绅知道怎么投门路而已,而这些收到的好处,王爷的宠丫当然一文没拿,全都用在了安置流民上。
     “回公子,这些钱也不是直接给流民的,而是通过修路、修渠、开荒山结工钱的方工支给了前来做工的流民,只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三岁以下婴孩在父母的带领下,到衙门签字能拿到半年生活费。”
     孟青又问,“这些主意是谁出的?”
     “据说是南山先生。”
     “季文川?”
     “是的,公子。”回事的看了眼少主,“但听说也有姜姑娘的主意。”据说还不少,但这种事没有真凭实据,只是道听途说,所以也不敢多讲。
     姜姑娘就是沈如意前身的姓,原本的小娘子叫姜沅,是一个小山头尼姑庵里的小尼姑。
     小尼姑来自哪里,父母是谁,无人知晓,沈如意也没继承到原身的记忆,所以她也不知道原身有怎样的身世。
     “阿沅,姜沅!”
     你是那个姜沅吗?
     南泾县第一次以考试录用衙门官员胥吏之事扬之南陈国、甚至整个九州大陆,掀起了轩然大波。
     宋衍不知道他这次打破门阀垄断制,对整个九州大陆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但是十一月中旬时,整个南泾县的秩序已经完全恢复,不仅如此,整个南泾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华与安稳。
     一切稳定,准备回建康的宋衍还是被绊住了脚步。
     邱朝梓回道,“王爷,附近邻国的山匪有不少拖家带口往南泾县而来,成年劳动力都去应聘路桥工,挡也挡不住,要是强硬挡,怕会发生动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宋衍:……
     沈如意道,“殿下,这是好事。”
     连年战事,人口锐减,有人口到来是好事。
     宋衍无奈,“哪有那么多钱财来安置?”
     也没那么多职位当诱饵让土豪富绅送钱。
     沈如意一笑,“殿下,咱们可以开市啊!”
     “开市?”
     这个时代的商贸活动被管制在里坊之内,就是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根本不利老百姓讨生活。
     而我们熟知的清明上河图,就是打破坊制后产生的商业繁华。
     只有打破封闭式向开放式演变,市集才能逐渐兴盛,才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生存下去。
     沈如意点点头,“殿下,不仅不要关市集之门,而且要允许老百姓在街头、巷尾、道边设摊,实现贩夫走卒、引车卖浆的自由。”
     季文川附合,“王爷,不仅底层人多了生存机会,还会促进我南陈国国计民生啊!”
     “那就试试。”
     沈如意道,“殿下,不如先运些大肥猪过来卖。”
     宋衍:……
     双眉高扬,这丫头不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吧?
     沈如意嘻嘻一笑,“怎么会?”她才不会承认。
     季文川道,“修路修桥,都是劳力活,是该用猪肉补补。”
     “不止呢?”沈如意道,“老百姓还会从猪肉中看到商机,明年肯定有大把的人养猪。”
     养猪在南陈国算是彻底普及了。
     季文川竖起大拇指,“三管齐下,连明年之事都考虑进去,如意姑娘当真深谋远虑。”
     沈如意嘿嘿一笑,“还有一管,咱们付给工匠的钱,通过卖猪肉又回到了王爷的口袋。”
     季文川双眼瞪大,“这是什么神奇的逻辑?”
     当然是经济学,利用钱币在市上的不断流通,实现了国计民生。
     当然,不好这样解释,她就是笑道,“反正银子最后以最好的方式进了殿下的口袋。”
     这可都是功绩呢!
    喜欢。
  

第103章 开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