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人被村民狠狠揍了一顿!
秦时凝站在仓库门口,看着被没收的药水,心里清楚,这不是结束。
总有人见不得别人过好日子,总有人想搞破坏。但只要她和莫沉在,只要乡亲们的心齐,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她抬头望向星空,雪国的方向,应该也有这样明亮的星星。
那里有牵挂她的父皇母后,有等着她回去的农夫,有和靠山村一样,期盼着好日子的人们。
“明天开始,教大家认字吧。”秦时凝对莫沉说,“先从谷、田、家开始。”
莫沉点头,眼里映着月光:“再教大家算收成,算成本,让日子过得明明白白。”
风吹过老树,叶子沙沙作响。
靠山村的学堂是借了村里的老祠堂改的。
供桌被搬到墙角,摆上了秦时凝从雪国带回的黑板。
上面用白石灰写着:耕读传家。
是莫沉的笔迹,笔锋里带着庄稼人的踏实。
“都安静些!”李满仓站在门口,手里攥着根教鞭。
嗓门比打谷场上喊号子时还亮,“秦老师要教大家认字,谁要是捣蛋,别怪我用教鞭抽手心!”
底下的村民们嘻嘻哈哈地坐好。
有扛着锄头刚从地里回来的汉子、有抱着孩子的妇人、连头发花白的王大爷都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最前排,手里还捏着个烟袋锅,却没点燃——
他说怕呛着先生。
秦时凝站在黑板前,心里有点发慌,如同第一次在雪国的试验田教农夫们种谷时那样。
莫沉悄悄从后面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让她定了定神。
“今天咱们不学难字,”她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谷穗。
“先认谷字。”
“大家看,上面是八,如同谷穗散开的样子;下面是口,代表粮食能养活人。”
村民们跟着念:“谷——”
声音里带着乡音的卷舌,如同风吹过稻田的沙沙声。
“对,”秦时凝笑了,“咱们靠山村的人,一辈子跟谷打交道,这个字,就是咱们的根。”
王大娘抱着小孙子坐在第一排,小娃伸手去抓黑板上的谷穗,被她轻轻拍了下手:“别闹,听你秦姐姐讲课。”
她抬头时,眼里闪着光,“凝丫头,你说这字能当饭吃不?”
“能。”莫沉接过话头,从布包里掏出本账簿,“认识字,就能记收成、算账目,就知道自己种的谷能换多少布、多少盐,就不会被奸商骗了。”
这话戳中了村民们的痛处。
去年就有汉子去县城卖粮,被粮商用假账坑了,回来哭了半宿。
“俺要学!”那汉子猛地站起来,红着脸说,“俺不能再让人骗了!”
“俺也学!”“算俺一个!”
学堂里的气氛热络起来,连最调皮的半大孩子,都睁大眼睛盯着黑板。
中午休息时,村民们涌到院子里,围着莫沉带来的织布机样机打转。
那织布机比村里的老式机多了两个踏板,织出来的布又快又密,是皇后让人按秦时凝的描述特制的。
喜欢。
第103章 认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