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一十三章 神品下凡尘?先问成本答不答应![1/2页]

八零:别惹我这护犊子老太太 散伙饭吃到肠胃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汇川实业,二楼的小会议室里。
     墙上,正中央的位置,挂着一幅放大冲印到极致的高清照片。
     正是那幅在香江掀起滔天巨浪的《岭南春晓》。
     照片的清晰度极高,甚至能看见瓷板上釉彩的细微层次和光泽,那燃烧的木棉,那振翅的翠鸟,那婆娑的芭蕉,即便隔着一层相纸,依旧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生命力与艺术的震撼。
     长条会议桌旁,坐着汇川实业最核心的一群人。
     “今天请大家来,议题只有一个。”赵淑芬环视一圈,声音沉稳有力,将所有人的思绪都拉了回来。
     她伸手指了指墙上的照片。
     “如何将这件‘神品,变成能走进千家万户的‘商品。”
     “香江的胜利,只是敲门砖。真正想站稳脚跟,靠的是我们后续的产品。这一点,我相信大家比我更清楚。”
     会议室里静悄悄的,所有人都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靠一件孤品打响名气,和将这种名气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量与利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靠的是天才的灵光一闪,后者,考验的却是整个工厂的工业实力、成本控制和市场策略。
     “小丽,你先说说你的想法。”赵淑芬的目光转向女儿。
     赵小丽点了点头,站起身,走到了旁边早已准备好的一块小黑板前。黑板上,同样用图钉钉着几张她连夜画出的设计草图。
     她没有丝毫的怯场,拿起一根木教鞭,指向了《岭南春晓》的照片。
     “我的想法,是‘拆解。”
     “这幅画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但它也是一个‘母题。我们可以从这个母题中,提炼出不同的核心元素,发展成风格各异,但又一脉相承的独立系列。”
     她的教鞭,首先点在了那团如火如荼的木棉花上。
     “第一个元素,木棉。它是英雄花,是岭南的象征。我们可以做一个‘岭南红系列,设计可以更简约,突出这抹红色,主打各种单杯、茶具,定位是纪念品和伴手礼市场。”
     接着,教鞭移到了旁边的芭蕉叶。
     “第二个元素,芭蕉。它的形态舒展、雅致,适合铺开。我们可以用这个元素,设计成套的餐具,比如盘、碗的边饰,风格是清雅居家,面向家庭消费市场。”
     她的思路清晰,逻辑分明,在场的老师傅们都听得连连点头。这确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既保留了《岭南春晓》的艺术内核,又根据不同产品的用途和定位做了区分。
     “还有瓦当、远山……这些都可以做成不同的系列。”
     最后,赵小丽的教鞭,稳稳地停在了那只栩栩如生的翠鸟身上。
     “而最后一个,也是最核心的元素——翠鸟。”
     “我建议,用‘翠鸟这个元素,来打造我们‘东方雅集最高端的系列,就叫‘春晓系列。它将是我们品牌的图腾和标杆,只用在最高规格的国宴瓷和艺术收藏品上。”
     大家都被这个宏大而精妙的构想吸引了。如果真能实现,那“东方雅集”的产品线将瞬间变得丰满而立体,高、中、低档次分明,又能完美地统一在《岭南春晓》这个大主题之下。
     然而,一直沉默不语的许文华,却在这时皱起了他那标志性的浓眉。
     他站起身,走到黑板前,没有看那些草图,而是直接指着翠鸟的放大细节照片,特别是那一片片层次分明、光泽变幻的羽毛。
     “小丽,你的想法很好,非常宏大。”
     “但是,这个设计,实现不了。”
     “或者说,以我们现在的能力,根本没办法量产。”
     赵小丽的眉头也蹙了起来:“许叔,为什么?”
     “为什么?”许文华的手指,几乎要戳到照片上,“就为这个!这个羽毛!你看看这里,从钴蓝到湖绿,再到金翠,中间有多少种过渡色?还有这几根长长的尾羽,细得跟头发丝一样,上面还有光泽的变化……这在瓷板上画一幅,你可以不计成本,用几个月的时间去磨。但要做成杯子、盘子呢?”
     他转过身,看着赵小丽,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这东西,只能靠我们厂里技术最好的老师傅,用最细的笔,一笔一笔地手绘。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一个熟练的画师,一天可能都画不出一只完美的杯子!意味着烧制过程中,只要有一点点的瑕疵,一窑上百个杯子,可能有三分之二都要变成废品!”
     “我问你,成本怎么算?废品率怎么控制?价格要定多高?一个杯子卖几百块?谁买?这根本不是商品,这是艺术品,没办法走进市场的!”
     许文华的话,尖锐,但却无比现实

第二百一十三章 神品下凡尘?先问成本答不答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