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海蚀洞的水体环境,在两人不断补充的“缓冲包”调节下,也维持着难得的稳定。
     这里,已经初步具备了进行小规模生物繁育的雏形。
     “它们的状态已经稳定超过一周,生长曲线符合预期。”
     凌疏影目光扫过两株生机勃勃的母株,又落在旁边记录着密密麻麻数据的、用碳化木片和鱼刺笔制成的“实验日志”上。
     “生物量积累达到阈值,是时候进行第一阶段扩张了。”
     她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扩张。这个词让海鹞精神一振,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从这两株珍贵的“母亲”身上,取下生命的种子,播撒向更多的地方。
     这将是她“安全顾问”工作里最重要的一环:保护这些珍贵的“绿点点”开枝散叶。
     接下来的操作,是真正的技术活,也是对凌疏影和青灵协同能力的极致考验。
     海鹞自觉地退到洞口,屏住呼吸,充当最忠诚的哨兵,目光警惕地扫视着洞外偶尔游过的鱼影。
     凌疏影深吸一口气,调整着呼吸节奏,让心跳趋于平稳。
     眼底的藻绿色光芒稳定亮起,青灵的视觉强化和计算辅助瞬间将她的感官提升到微观战场指挥官的高度。
     她拿起海鹞贡献的、用某种深海鱼利齿打磨成的贝壳刀片,其边缘在青灵视觉下闪烁着原子级的锋锐寒光。
     她先用自制的、浸泡过柠檬汁的净藻纤维,仔细擦拭了刀片和镊子尖端,进行简易消毒。
     目标锁定在A1号苗靠近基部的几条健壮侧枝上。
     青灵的分析模型在她眼前清晰地勾勒出每一根侧枝的主脉、分生组织和潜在风险区域。
     凌疏影的手稳如磐石,刀尖以一个极其精妙的角度切入。
     不是粗暴的切割,更像是一次微创手术中的精准分离。
     刀锋避开主脉导管,贴着侧枝与主茎的连接处,利用贝壳刀片天然的弧度,轻轻一旋、一带。
     一小段约半厘米长、顶端带着一个饱满小凸起的健康藻段,便如同被最轻柔的风拂落般,完整地脱离母体,稳稳落在凌疏影另一只手持着的、盛有少量净化海水的牡蛎壳里。
     切口平滑,母株上只留下一个几乎看不到的微小痕迹。
     “第一个。”凌疏影心中默念,动作没有丝毫停顿。
     同样的精准操作,在A1号苗上重复了三次,又在A2号苗上重复了四次。每
     一次下刀的角度、力度、位置都经过青灵的实时计算和修正,确保对母株的损伤降到最低,同时获取的藻段活性最高。
     整个过程如同行云流水,带着一种冰冷的、属于实验室的精准美感,却又被这海蚀洞的原始环境衬托得格外震撼。
     七段承载着希望的绿色生命,安静地躺在牡蛎壳的浅水中。
     凌疏影这才稍稍松了口气,额角已渗出细密的汗珠。这种高强度的精神集中和微操作,消耗极大。
     “好了?”海鹞立刻凑过来,看着那几小段翠绿的“枝条”,眼神充满好奇和期待。
     “嗯。”凌疏影点点头,小心地将牡蛎壳递给海鹞,“拿稳。我们去准备新家。”
    喜欢。
  

第24章 绿野初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