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5章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2/2页]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爱吃葡萄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所以,最后胡大人直接上门翻脸了,李相再生气,又能拿胡大人怎么办?”
     “说得好像谁没当过丞相似的,谁比谁强多少啊!”
     “只不过,李相在位,所以之前传出的消息是李相上门退婚。”
     “可终究纸包不住火啊,时间一长,就暴露了!”
     “各位同僚,这下明白了吧!”
     胡惟庸听到这里,皱了皱眉,转身离开。
     这事儿,不太对劲啊。
     作为当事人,他比谁都清楚其中内情。
     可怎么就传出这种消息了呢?
     关键是,那可是李善长!
     还未垮台的李善长、大明左丞相!
     谁有胆量公然造他家的谣?
     不过,胡惟庸什么都没说,即使有人兴致勃勃地问起此事,他也闭口不谈。
     结果,两天过去,这消息越传越离谱。
     甚至有人说李佑行为不端,胡惟庸看不下去,才亲自上门退婚。
     这么一来,胡馨月的名声反倒彻底逆转了。
     (本章完)
     
     胡惟庸从不自诩为善人。
     贪财好色、贪生怕死、好吃懒做……
     虽非大奸大恶,却也与好人无缘。
     更别提他常在背后算计这个、谋划那个。
     即便是他这般老谋深算之人,这次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天哪,外头这些人是不是活腻了?
     竟敢如此不把李善长放在眼里。
     他们口无遮拦,四处散播流言,难道不怕李善长翻脸?
     要知道,李善长在朱元璋面前虽如孙子般恭顺,但在外头,面对常人乃至其他重臣,却是威风凛凛。
     他不仅是丞相,手握大权,朝野上下响应者众多,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李善长已是淮西派系的真正领袖。
     在胡惟庸明哲保身、闭门谢客后,淮西派系的力量几乎全集中在了李善长手中。
     这些人若分散开来,或许并不起眼,不过是六部中随处可见的官员。
     但若抱团,其能量恐怕连朱元璋也得三思。
     正因如此,胡惟庸实在想不通,为何有人敢如此大胆?
     他本能地闭上了嘴,打算静观其变。
     他并不害怕,除了朱元璋那个手握屠刀的皇帝,其他人他都不放在眼里。
     但不怕不代表他愿意踩坑。
     胡惟庸总觉得这其中必有蹊跷。
     结果这一等,却等来了一个让他更加困惑的局面。
     李善长竟未出面澄清,反而任由其侄子李佑的名声一落千丈!
     看到这一幕,胡惟庸彻底懵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时候李善长那老狐狸也变得如此老实了?
     就在胡惟庸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宋利笑眯眯地来到了他的府上。
     “胡大人,陛下请您入宫觐见。”
     若是早些时候,听到宋利这番话,胡惟庸恐怕会头皮发麻、腿肚子直打颤。
     但如今他已多次进宫,与朱元璋、朱标父子当面交谈过几次,渐渐也就习惯了。
     尤其是进献了土豆之后,胡惟庸的信心也愈发的充沛了。
     这不,前往宫中的路上还能与宋利谈笑风生。
     宋利面色如常,心中却是震惊不已。
     这位大人怎会如此“不拘小节”?
     难道就不怕落下结交内侍的罪名?
     殊不知,胡惟庸压根没考虑那么多,纯粹是找个伴儿打发路上的寂寞罢了。
     况且,谈论的并非宫中秘事,反倒是官场上的小道消息。
     这又何来忌讳之说?
     胡大人素来行事稳重,岂会如此不智?
     此次会面,朱元璋特意安排在奉天殿后的华盖殿。
     此地,乃是朱元璋这位工作狂的居所。
     他平日里日理万机,难得涉足后宫,干脆便在此栖身。
     故在此接见胡惟庸,实则是把他视作亲信。
     “臣胡惟庸叩见陛下。”
     “惟庸,起来吧,你我何须这般客套!”
     听到朱元璋这热情的招呼,胡惟庸口头上连连致谢,心中却了然。
     老朱此人,时而喜怒无常,若真是毫不拘礼,只怕他立马翻脸,随后伺机整治你。
     因此,素来稳重的胡大老爷始终恪守规矩。
     待朱标继位后,或许还能稍加放松。
     至于朱元璋面前,还是谨言慎行为上。
     暂且不论胡惟庸内心的暗忖,君臣二人旋即展开了一番既客套又必不可少的叙旧。
     回顾往昔岁月,感慨今朝盛世太平,赞扬胡大老爷的功绩,拍拍老朱的马屁……
     这些,自然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一时间,华盖殿内君臣融洽,笑声不断。
     然而,胡惟庸的警觉却逐渐攀升至顶点。
     不对劲!
     太不对劲了!
     老朱此人,可不是那种闲来无事拉家常增进感情的主儿。
     这絮叨了半天,还未切入正题,究竟是多大的麻烦?
     不妙!不妙!
     就在胡惟庸纠结得百转千肠之际,朱元璋终于道出了今日的正事。
     “惟庸啊,有件事,咱想与你商议一二。”
     “是这般,标儿原先的太子妃常氏,生下雄英后便仙逝了。”
     “东宫这些年一直缺少个女主人,我和皇后一直为此忧心忡忡。”
     “正好,皇后对你那侄女颇为中意。”
     “咱们本就是多年的兄弟,你们家的家风,我也放心。”
     “所以今天请你来,就是想商量一下,怎么把这事儿办得圆满些。”
     胡惟庸听朱元璋这么一说,先是一愣,随后恍然大悟。
    喜欢。
  

第55章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