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5章 计划进行时[2/2页]

不一样的穿越系统 太一道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就这么一句话。
     便有七十万将士兵卒报名,就连郭孝恪、李积、秦琼这等左骁卫将军、左武卫大将军,李孝恭自家的堂兄名正言顺的皇亲国戚,又能上马打仗有赫赫战功的赵郡王,都义无反顾地带头签字……
     也就是现在跪倒在地,准备带头祭祀的披甲戎衣四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除了这四名大将军以外,卫国公李靖(与李靖同名同姓)、卢国公程知节(陈咬金)潞国公侯君集等等,就连文官宰相尚书都督们也通通签了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也就是这张长长名单的最前排一行。
     瞩目异常,又让李世民潸然泪下。
     这张能从凌烟阁一路铺到玄武门的卷轴上,每一个名字都各不相同,或文静或狂野或工整或杂乱。
     这一笔一捺,都是每一个自愿报名的人,亲手写下的万民书。
     心甘情愿,亲手写下了他们死亡的命运。
     这沉甸甸硕大的卷轴里,写满了文武百官、无数一腔热血为报国的士兵,对于国家,对于子孙后代的未来,最真心的祝福。
     愿以身死……换尔太平!
     一想到此,李世民的眼眶不由的再次湿润,望着那早已经写完遗书就地站军姿等死的士兵们,再看看跪倒在地那熟悉的不能再熟悉,曾经都是睡在一个军营里的亲兄弟们,心中的痛苦溢于言表,终究是不忍的闭上了双眼。
     讲真,李世民是舍不得面前五个人共赴黄泉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若非是这五人执意的要求,而朝廷有了剩余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治国足矣,他不能以此借口强行要求,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拿起笔将他们的名字划去。
     都是兄弟,都是拜过把子,不求同年同日生的兄弟,都是过命的交情,能毫不犹豫地相互抵命的感情。
     感情深厚到了如此地步,对于当初的誓言,但求同年同日死的愿望反而极其的憎恨。
     他们都恨不得自己先走一步,让兄弟活着。
     而现在,自己是硬生生的拖累了他们,不得以要用兄弟的命换自己活着,这种根本无法改变的必要过程,自己得眼睁睁看着兄弟们死在自己面前……
     这般揪心的折磨,又怎能不让李世民悲痛欲绝不忍直视?
     “士兵们的后事,还有家属安抚工作全部安置妥当了吗?”
     李世民沉默了良久,终究还是没回过身来,而是闭着眼感受着西边吹来的冷风,抚平一二悲痛的心情。
     “士兵们早在一个月前轮班回家探望,每名士兵都发了足足百年的军饷留给家人,每人也就相当于1500两,又免去了这些家属十年的军戍田税,若是省点花,足够让这些家属广二三十年内钱粮无忧。”
     这说起来还得多亏横扫八荒灭国灭族所抢来的银两,西域多金银矿产这是世人皆知,每次搬运银两回国都得用荷载在百吨的大卡车车队来拉,足见其西域对于银两钱财的富裕。
     也正是因为这么多金银的入国库,朝廷才有足够的钱财去发放如此之多的军饷,给每一个报名的士兵家庭带去一个无忧的环境。
     当然,除了爱国热血以外,另外一个重大的因素也正是因为丰厚到爆炸的补偿,让绝大部分士兵都嫉红了眼,权衡再三之后选择了签字。
     这是一笔天大的巨款,对于他们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而言,一条贱命换这么多钱,哪怕死上个三四十来回也是赚了。
     唐朝普通士兵其实是没有军饷的,征兵令是每名男子必须参加,府兵制让兵农合一,每名二十三岁男子都必须参入府兵,参军可以提供土地部分的折扣免农,以此来充当军饷。
     而上阵杀敌所占领的土地也会根据战功比例发配,不过这土地比起真金白银来,终究是差距太远。
     从未见过如此多钱财的他们,为了身后嗷嗷待哺的家庭,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的生命,选择拿上了这笔“买命钱”。
     这笔钱款几乎是大唐征战西域所缴获的大部分资产,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全部散尽分发,李世民心中没有半分舍不得。
     这么大一笔的巨款抛出,这也算是给李世民给心中唯一的一丝安慰。
     他也只能为赴死的士兵们做这些了。
    喜欢。
  

第475章 计划进行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