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那些假钱流入市面,百姓苦不堪言,你可曾想过?34;
王大人额头冷汗涔涔:
34;下官糊涂!但此事另有主谋......34;
34;说!34;
34;是...... 是中书令的侄子!他威逼利诱,下官不得不从......34;
周道务在旁冷哼:
34;看来,这网还得再撒大些。34;
李孟姜收回短刃,对着门外喝道:
34;来人,即刻查封中书令府!34;
转头又对王大人道,
34;你若如实招供,或许还能留条活路。34;
王大人如捣蒜般磕头:
34;下官愿将所知一切如实禀报!只求殿下饶命......34;
子时的长安,马蹄声打破夜的寂静。
李孟姜看着怀中厚厚的供状,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马车经过朱雀大街时,她掀开帘子望向皇宫方向 这场藏在繁华之下的阴谋,终于要露出全貌了。
34;明日早朝,有好戏看了。34;
巳时三刻,大理寺正堂外廊下挤满了观审的官员,檐角铜铃在冷风中轻晃。
李孟姜身着赤红色公服,端坐在李治下首,袖中短刃的冰凉触感提醒着她昨夜的惊心动魄。
周道务按剑立于她身侧,玄甲上的麒麟纹在日光下泛着冷光。
阶下,工部尚书王大人被铁链锁在青铜柱上,形容枯槁。
昨日午夜从中书令府搜出的铸钱模具堆在堂前,鎏金纹路还沾着新鲜铜锈。
大理寺卿唐临捧着供状,声音带着几分凝重:
34;永昌行以绸缎庄为幌子,三年间私铸开元通宝二十万贯,所用铜料均来自工部......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治抬手打断,目光如刀般扫过王大任:
34;可还有同谋?34; 王大人浑身战栗,额角的血珠滴在青砖上:
34;中...... 中书令侄子赵元良,亲自督办铸钱工坊......34;
话音未落,堂外突然传来喧哗声。
二十名羽林卫押着个华服青年闯入,正是赵元良。
他颈间的宝石璎珞歪斜不堪,脸上还留着五道指痕。
34;陛下明鉴!34;
赵元良挣扎着跪倒,
“都是王大任栽赃!小人不过是替叔父送过几次绸缎......
李孟姜冷冷看着他,从袖中取出半张残页。
残页上 34;赵府亲收34; 四字虽被火灼,仍清晰可辨。
周道务上前一步,将证物拍在案上,剑鞘磕在地面发出清脆声响。
李治盯着赵元良,忽然轻笑一声:
“朕记得你去年在西市纵马伤人,还是临川公主替百姓讨的公道。”
他转向李孟姜:
“你说,该如何处置?”
李孟姜起身拱手:
“按《唐律疏议》,私铸钱币者,斩立决。
其同谋及纵容者,依律连坐。”
她的目光扫过赵元良煞白的脸:
“今查获模具、账本俱在,人证物证俱全,望陛下秉公而断。”
堂内鸦雀无声。
赵元良忽然转向中书令,发出绝望的哭号:
“叔父救我!叔父......”
中书令却死死低着头,朝珠在胸前抖成一片。
“准奏。”
李治掷下朱笔,
“赵元良私铸钱币、惑乱朝纲,着即处斩;王大人渎职贪腐,革职抄家,流放岭南;中书令教子不严,罚俸一年,闭门思过。”
他顿了顿:
“其余涉案人等,着大理寺十日内审结,不得有误。”
喜欢。
第354章 调查私自铸钱币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