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的水声如雷,在山谷间回荡。郑怀山紧了紧背包带,眯起眼睛望向对岸陡峭的山崖。六十二岁的老教授裤腿上沾满了红土,额头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34;郑老师,前面就是傈僳寨子了。34;张地马拄着一根竹竿,黝黑的脸上皱纹里夹着笑意,34;老乡说去年在这儿见过那种红芒麦。34;
郑国栋从后面赶上来,军绿色挎包拍打着后背:34;爸,您慢点走。这路太险了。34;
34;怕什么?34;郑怀山头也不回,34;年轻的时候我在大凉山考察,比这还陡的崖都爬过。34;他忽然停下,弯腰从路边拾起一株野草,34;你们看,这是野生燕麦,和栽培种杂交会产生不育系......34;
队伍最后的小王赶紧掏出笔记本记录。这个刚从农学院毕业的年轻人是第一次参加野外考察,眼镜片上沾满了汗水和尘土。
34;郑教授,34;向导指着远处山坡上一片梯田,34;那寨子里的老猎人岩桑,家里存着祖传的麦种。听说是从雪山那边带过来的,能在石头缝里长。34;
郑怀山眼睛一亮:34;有具体性状记录吗?芒长多少?穗粒数?34;
34;这......34;向导搓着粗糙的手指,34;我们乡下人哪懂这些。就知道那麦子熬粥特别香,虫子不爱吃。34;
34;抗虫性!34;郑国栋兴奋地转向父亲,34;会不会是含有某种生物碱?34;
郑怀山点点头,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张地马连忙扶住他,摸出水壶:34;喝点药茶,压一压。34;
34;谢谢你老张。34;老人接过水壶,34;我现在是完全的依赖你了。哈哈,抓紧时间,雨季前必须完成样本采集。34;
队伍沿着羊肠小道继续前行。太阳西斜时,他们终于到达了半山腰的傈僳族寨子。木楞房顶上飘着炊烟,几个光脚的孩子好奇地围过来。
向导用傈僳语和一个老人交谈片刻,转身说:34;岩桑上山打猎去了,他老伴让我们先住下。34;
郑怀山谢过主人,立刻从背包里取出标本夹和放大镜:34;国栋,趁天没黑,我们去附近看看有没有野生麦群落。34;
———————
黑龙江友谊农场,清晨的露珠挂在麦穗上,折射着朝阳的光辉。方稷蹲在田埂边,手指轻轻拨弄着一株冬星小麦。穗头沉甸甸的,麦粒饱满得几乎要撑破颖壳。
34;方工!这边测完了!34;陈雪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她戴着草帽,手里拿着记录本跑来,34;第三区块平均穗粒数48颗,千粒重测算41克!34;
方稷点点头,嘴角微微上扬:34;比去年海南的数据还好。34;
34;那可不!34;一个洪亮的声音插进来。农场技术员老马拍打着沾满泥土的裤腿走过来,34;咱这疙瘩零下三十多度的天儿,这麦子愣是没冻死。开春返青时,看的人那叫一个痛快!34;
方稷站起身,望向无边的麦田。微风吹过,金黄的麦浪起伏,仿佛大地的呼吸。远处,几个农工正用新式测产器取样,笑声隐约传来。
34;马师傅,您种了多少年麦子?34;方稷问道。
34;打五八年支边来这儿,二十多年喽。34;老马掏出一个铝制烟盒,想了想又塞回去,34;早些年种的39;克强39;,亩产能上二百斤就烧高香。去年试种冬星,三百八十斤,村里人都不信。今年......34;他弯腰掐下一穗麦子,在手心里搓了搓,吹去麦壳,34;您瞅瞅这成色。34;
麦粒在手心里泛着琥珀般的光泽,圆润饱满。老马突然红了眼眶:34;我爹要是活着看见这麦子......六零年那会儿,他饿死前最后一句话是39;给我留把麦种39;......34;
方稷沉默地拍拍老汉的肩膀。陈雪转过头,悄悄抹了抹眼角。
34;方工!34;郑国栋的助手小赵从田那头跑来,手里挥舞着一张纸,34;云南来电!郑教授他们找到特殊样本了!34;
——————
外贸部会议室里,烟雾缭绕。长桌上铺满了文件和数据表,十几个干部围坐其中。林副主任面前摊开一份英文合同,手指轻轻敲打着其中一条条款。
34;史密斯先生,34;他推了推眼镜,34;贵公司提出的这个价格,确实很有吸引力。34;
对面金发碧眼的外商露出微笑:34;林先生,我们是抱着最大诚意来的。这批泰国米质量上乘,储存条件良好,价格只有国际市场价的六成。34;
会议室角落里,一个年轻翻译快速记录着对话。窗外传来长安街上汽车的喇叭声。
34;问题是,34;林副主任合上文件夹,34;我们今年不需要进口大米。34;
史密斯脸上的笑容僵了僵:3
第35章 麦浪涌春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