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器顶端亮起的绿光像一颗不肯熄灭的星。
我盯着那点微光,手指没有离开接口。它亮了,但信号依旧卡在半途。指示灯断续闪烁两次,间隔不均——初始化失败。氧化层虽被刮去,可触点阻抗仍在波动,数据无法稳定传输。时间在黑暗里无声滑走,备用电源的持续时长只有三十七秒,主控室的人不会给我们更多机会。
“稳压器。”我低声说。
周悦立刻将便携设备递来,金属外壳带着她掌心的温度。我把它串联进线路,电流波动被强行拉平。同时用指甲再次轻触U盘金属边沿,细微的颗粒感传来,最后一层氧化物正在剥离。读取器的绿光终于转为持续亮起。
但幕布依旧漆黑。
“信号通了,可控制器没响应。”陆渊贴着墙靠近,声音压得极低,“是不是协议不匹配?”
我闭了闭眼。HDMI握手需要完整的电子标签验证,而现在我们连主机都绕开了。常规路径断绝,只能走旁路调试端口,用声波模拟信号脉冲。昨夜频谱仪记录的原始波形浮现在脑海:437赫兹,波峰间隔1.8毫秒,衰减斜率恒定。只要让幕布传感器误判这是合法输入,就能强制唤醒显示模块。
“接音频线。”我说,“进备用调试口。”
周悦迅速操作,细线插入控制器侧端。我打开MP3,导入基准音,启动输出。没有界面反馈,没有信号提示,一切只能靠听觉捕捉。
我将耳贴在配电箱外壳上。
箱体内部传来微弱的震动,继电器在特定频率下才会产生共振。第一次,频率偏低,无反应。周悦微调,0.1赫兹递增。第二次,震动略有增强,但仍不足以触发开关。
第三次调整后,我听见了。
一声极轻的“咔哒”,像是冰层下裂开一道细缝。传感器被短暂激活。
“就是这个点。”我睁眼,“保持输出。”
周悦的手稳住了。音频信号持续注入,幕布控制器的指示灯仍暗着,但我能感觉到,某种无形的连接正在建立。我们不是在修设备,是在欺骗系统,让它相信本不该存在的信号是真实的。
可时间不多了。
沈珩从舞台另一侧传来手势:赵启铭正与主持人低语,对方点头,准备宣布取消议程。主控室的技术人员依旧没有动作,他们在等,等我们暴露破绽,等我们被迫现身求援。
距离备用电源切换还剩九十分钟。
不,不对。
我忽然意识到什么。三十七秒?这个数字太巧了。正好是我们原计划中电力波动的窗口期。他们不是随机断电——他们知道我们要做什么。
孙雅琴袖口的三角符号闪过脑海。那不是巧合。他们破解了部分符号系统,预判了我们的行动节点。
“不能再等。”我说。
我拔掉稳压器,改用原始声波信号直接输入。没有缓冲,没有
第253章 临危解决,争分夺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