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兆。
她收回手,重新看向终端。信息仍停留在屏幕上,像一双看不见的眼睛,静候她的反应。她知道,此刻若贸然前进,可能正中圈套;若退却,又可能错失唯一突破口。她必须做出判断——这信息,是敌是友?
她深吸一口气,将终端调至离线模式,切断所有外部连接。然后从背包中取出一支微型信号干扰笔,轻轻插在终端接口处。这是她最后一次冒险确认信息真伪的方式:若有人仍在监听她的设备反应,干扰笔会捕捉到反向追踪信号。
等待的十秒格外漫长。干扰笔的指示灯始终呈绿色——无追踪,无反馈。仿佛那条信息发出后,发送者便彻底消失。
她眉头未松。这反而更不寻常。真正的陷阱往往不会急于收网,而真正的援手,也不会在关键时刻断联。她开始怀疑,这条信息的目的并非指引,而是测试——测试她是否会因焦虑而改变行动节奏,是否会因疑虑而暴露更多意图。
她将干扰笔收回,终端重新启动。这一次,她没有删除信息,而是将其复制到加密日志中,并在旁边标注:“术语偏差,动机存疑,需交叉验证。”
她站起身,继续向前。管道的弯曲处后,空间骤然开阔,蓝光的源头终于显现——一台半嵌入墙体的能源调控箱,表面布满散热孔,内部电路板发出规律的嗡鸣。箱体下方,一条粗壮的电缆垂直延伸至地底,显然是整个陷阱网络的供电中枢。
她正欲靠近,手腕终端再次震动。
这一次,不是匿名信息。
是陆离。
“防线东段突现数据洪流攻击,防护协议已启动三级响应。初步溯源,攻击信号与‘眼瞳齿轮标志设备同源。你那边情况如何?是否需要支援?”
她盯着屏幕,呼吸微滞。联盟防线是他们最后的退路,一旦被破,所有地下抵抗节点将暴露在组织的监控之下。而攻击信号竟与她眼前这台无人机的标志同源——这意味着,神秘组织已开始全面行动,而她的深入调查,可能正被用作牵制联盟注意力的棋子。
她握紧终端,指节发白。继续前进,她或许能切断能源节点,揭露主控室位置;但若此时撤离,防线可能撑不过两小时。
她低头看向能源箱,蓝光映在她眼中,像一片深不见底的湖。
她没有立刻回复陆离。
而是将终端贴近能源箱散热孔,启动数据嗅探程序。只要能截取一段内部传输日志,她就能确认V9是否真的关联清除指令,也能判断那条神秘信息是否有误导成分。
程序刚运行三秒,终端屏幕突然闪烁,一行新提示跳出:
“嗅探行为已记录。Δ级协议,清除倒计时:00:05:59。”
她猛地抬头。
能源箱的蓝光,开始加速闪烁。
喜欢。
第426章 神秘信息引猜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