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高跟鞋声,消失在门外。
     …
     李琦独自起身,洗漱后走到厨房,果然看到砂锅里温着热腾腾的小米粥和几样清爽小菜。他一边吃着早餐,一边走到书房,目光在书架上逡巡,最终精准地抽出了那本英文原版的《艺伎回忆录》
     他端着碗,坐在宽大的书桌后,翻开了书页。
     他并非要否定这本书本身。平心而论,这本由米国作家阿瑟·高登撰写的作品,基于对真实艺伎的采访,在描述艺伎训练、生活细节以及那个时代本子社会的某些风貌上,确实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文学价值。
     问题不在于书的内容本身。
     争议的核心,在于“艺伎”这个角色所承载的文化符号意义,以及它被放置在华夏、本子两国沉重的近代历史背景之下。
     艺伎,作为本子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而神秘的存在,几乎成为了本子文化在国际上最具辨识度的象征之一。
     而近代史上,本子军国主义对华夏的侵略,造成了深重的民族苦难,那段历史记忆刻骨铭心,伤痕至今未愈。
     在这个背景下,让华夏演员——尤其是像巩利、章子宜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演员——去扮演本子的艺伎,并且是在那个特定的、与侵略战争交织的年代去演绎她们如何取悦包括军官在内的本子上层人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强烈的、令人不适的文化错位和情感冲突。
     它仿佛在模糊历史的界限,甚至可能被解读为一种对历史的无意识“和解”或“美化”,它缺乏对华夏观众历史情感的起码尊重和考量。
     为什么非得是华夏演员?
     前世给出的官方理由是“本子没有合适的、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女演员”。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同时代的本子女演员,如宫泽理惠、松岛菜菜子、常盘贵子,甚至年轻一些的菊地凛子,难道都不够格?
     为何最终选角名单上,几乎看不到本子一线女星的名字?
     真正的答案是,本子女演员选择了拒演,她们很清楚这种角色在历史语境下的复杂性。
     而且华夏演员之中,罗勃·马肖最初属意的第一人选正是张曼玉,结果被她断然拒绝。
     几经波折,橄榄枝才最终落到了巩利和章子宜手中。
     “为了成名,真的是拼了!”合上书页,李琦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国际长途。
     “喂,小雷石?”
     “李总?您吩咐!”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干练的声音,正是小雷石。
     “听说《艺伎回忆录》剧组正在好莱坞紧锣密鼓地拍摄?”李琦问道。
     “是的,李总。罗勃·马肖导演的组,阵仗不小,在索尼片场搭了很大的景。”
     “嗯。”李琦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你在那边,有认识可靠的、能接触到核心拍摄现场的人吗?最好是能拿到一些……不那么方便公开的花絮素材。”
     小雷石立刻明白了李琦的意图:“李总,您是指……需要一些比较‘劲爆的?比如演员状态、导演发火、或者……一些可能引起争议的细节?”
     “对!”李琦肯定道,“尺度你把握,但方向要明确,记住,要自然,要看起来像是无意中流出的‘工作记录,钱不是问题。”
     “明白!李总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在那边有几个非常‘灵通的朋友,专门做这个的,都是小问题。”
     小雷石的声音充满了自信。
     挂了电话,李琦打开笔记本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
     敲下了一个名字:
     《决战中途岛》…有必要让米国和本子重新温习这一段历史记忆。
    喜欢。
  

第510章 狐媚猿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