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的材料和工艺,我们厂里的条件有限。”
“这个好解决,”陈志强立即表态,“我们院里有专门的实验工厂,可以协助你们制造关键部件。”
“还有就是一些理论验证,需要做大量的实验。”
“我们院里有完整的实验设备,随时可以为你们提供服务。”马建军抢着说道。
赵工程师站在旁边,脸色青一阵白一阵。
他原本想借这两个专家的手打击沈良,没想到反而让沈良得到了更多的技术支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就太好了,”沈良诚恳地说,“有了两位专家的帮助,这个项目成功的把握就更大了。”
马建军和陈志强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相同的想法。这个项目如果成功,他们也能分一杯羹,对他们的事业发展大有好处。
“沈同志,我们想提个建议,”马建军清了清嗓子,“这个项目的技术含量这么高,是不是可以考虑申请省级科技攻关项目?这样资金和政策支持都会更到位。”
沈良眼前一亮:“这个想法很好。不过申请流程会不会很复杂?”
“这个我们来负责,”陈志强拍着胸脯说,“我们院里和省科委关系不错,申请省级项目问题不大。”
“而且,”马建军补充道,“如果申请成功,这个项目就不仅仅是你们厂的项目了,而是全省的重点项目。到时候各方面的支持力度会大得多。”
沈良心中暗喜,这可真是意外收获。有了省里的支持,连铸设备的研发会更加顺利。
“那就拜托两位专家了。”沈良客气地说。
“客气什么,都是为了国家的技术进步嘛。”马建军笑呵呵地说。
就在这时,厂长张建国走了进来。看到屋里这么多人,他有些意外。
“建国厂长来了,”赵工程师连忙介绍,“这两位是省冶金设计院的专家,专门来指导连铸项目的。”
张建国热情地和两位专家握手:“欢迎欢迎,有了专家的指导,我们的项目一定能成功。”
“张厂长,您的厂里出了个人才啊,”马建军指着沈良说,“这个连铸技术方案的水平相当高,我们都很震惊。”
张建国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沈良确实是我们厂的技术骨干,之前改造炼钢炉就让我们刮目相看。”
“不只是技术骨干这么简单,”陈志强摇着头说,“这种技术水平,在全国都是顶尖的。”
听到专家对沈良的高度评价,张建国更加高兴。他拍着沈良的肩膀说:“好好干,厂里全力支持你。”
“厂长放心,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沈良点点头。
赵工程师站在一旁,心情复杂至极。他原本的计划彻底失败了,不但没有打击到沈良,反而让沈良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对了,沈良,”张建国想起什么,“市里刚才来电话,李部长想了解一下项目的最新进展。”
“张厂长,这正好,”马建军接过话头,“我们准备帮助沈同志申请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到时候李部长那边也好有个交代。”
“省级项目?”张建国眼睛亮了,“那太好了!”
作为厂长,他当然知道省级科技项目意味着什么。不仅有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政治意义巨大。如果项目成功,整个钢铁厂都会跟着沾光。
“我这就给李部长汇报,”张建国兴奋地说,“他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很高兴。”
看着众人兴奋的样子,沈良心中也充满了干劲。有了这么多支持,连铸设备的研发之路会更加平坦。
但他也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技术再好,最终还是要在实践中检验。
接下来的三个月,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时期。
散会之后,赵工程师一个人留在了办公室里,脸色阴沉得像要滴出水来。
他怎么也想不通,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怎么可能设计出这么高水平的连铸方案?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赵工程师咬着牙自言自语,“这小子肯定是从哪里抄来的技术资料!”
他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沈良才进厂多长时间?即使有些天赋,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这种技术水平。
一定是有什么猫腻。
喜欢。
第352章 一定是有什么猫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