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这样,那王遣在皇后和贵妃之间又扮演怎样的角色?
     “这李沛平日为人如何?”
     “圆润世故,是不可多得的辩才。”
     “查案的能力呢?”
     “尚可。”
     这两字就挺微妙的。
     尤其是从朱允治嘴里说出来。
     被这位闻名遐迩的能臣亲口承认的尚可,一定是比之中庸者能力稍强却又并不会拔尖的好。可这种“尚可”在一群追求中庸之道的臣子中很容易能被皇帝发现。
     她忍不住想起替皇帝解围的李儒。
     还真是一家兄弟啊。
     分寸尺度把握得如此好。
     怪不得皇帝喜欢贵妃呢,人长得漂亮性格温柔解语,娘家人又懂分寸,这可不比狠毒的皇后和嚣张的承恩侯好太多?
     杨静宜还在犹豫要不要将王遣那番话告诉朱允治,就听他沉声保证,“臣会搞清楚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李沛必不会成为殿下替杨家翻案的阻碍。”
     马车平稳地向东宫行驶。
     杨静宜靠坐在软枕捧着杯参茶放空地看着车顶的木蝴蝶铃铛。
     没想到这东西江予初竟还留着。
     她伸手将铃铛取下来,细细摸索着上面粗糙的木刺,轻微的刺痛让她想起江予初第一次约自己游湖的场景……
     那天本来很晴可中途下了雨。
     两人便在湖边凉棚下的风铃小摊躲雨。
     彼时江予初看着雨突然说起荆州大旱若得雨如此该是多么大快人心,她还安慰他老天若知殿下如此忧心定不忍百姓疾苦。
     现在想来当真幼稚浅薄得很。
     若老天当真有眼,怎么会死的是忧国忧民的江予初和只愿百姓安好的爹爹?
     手指猛地一痛!
     杨静宜将风铃拿起对着烛火,果然见一处格外长的木刺上染着些许血红。
     随手将木刺拔下,却被旁边一处不甚明显的刻痕吸引了注意,她不得不将车厢里的火折子点燃拿到跟前。
     这才发现刻痕竟是个浅浅的“荆”字。
     笔触粗糙却不失眼熟。
     江予初亲手刻的?
     因着当时两人说过的荆州大旱?
     不过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杨静宜没在意,却是下意识将风铃揣进怀里挂在了书房的窗户上。
     风轻轻吹,铃叮当当响。
     那些作为杨家大姑娘的岁月好像镜中花水中月不过是一场难忘的欢颜美梦。
    喜欢。
  

第27章 李家兄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