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是在三楼最东边的那个教室吗?”
王主任笑了,“没错,就是你当年读初三时的那个教室。怎么,还记得?”
“记得。”林小丽轻声回答,眼前浮现出自己十五岁时坐在那个教室里的样子。
离开教务处后,林小丽抱着领到的教材和办公用品,来到了九年级组办公室。办公室的门半掩着,里面传来交谈声和笑声。她站在门口,深吸一口气,习惯性地喊了一声:“报告!”
办公室里的谈话声戛然而止。几秒钟后,一个女老师笑着走过来拉开了门。“哎呀,这不是林小丽吗?快进来,你现在可不是学生了,是我们的新同事啦!”
林小丽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脸颊顿时烧了起来。“对不起,刘老师,我……我习惯了。”
刘老师是林小丽当年的语文老师,如今眼角已有了细纹,但笑容依然温暖。“没关系,我刚来的时候也这样。”她拉着林小丽的手走进办公室,“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王老师,教数学的;这位是李老师,教物理的……”
办公室里共有六位老师,其中有三位是林小丽当年的任课教师。大家热情地欢迎她,询问她的近况,气氛轻松而愉快。
“你的办公桌在这里。”刘老师指着一个靠窗的位置,“这是钥匙,我们几个有时候来得晚,你可以自己开门进来。”
林小丽接过钥匙,金属的冰凉触感让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已经成为这里的一员了。她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抬头看向窗外——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操场和远处的山峦,视野开阔。
“要不要去看看你的班级?”刘老师建议道,“学生们明天才来报到,今天教室是空的。”
林小丽点点头,拿起班级名册和教材,走向那个她再熟悉不过的教室。走廊上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带。她的脚步声在空荡的走廊里回响,每一步都像是踏在记忆的琴键上,奏响往昔的旋律。
九年级(3)班的教室门虚掩着。林小丽轻轻推开门,阳光立刻倾泻而入,照亮了整齐排列的课桌椅。黑板擦得干干净净,讲台上放着一盒粉笔。她缓步走向讲台,手指轻轻抚过木质表面,那里还留着无数教师书写时留下的细微划痕。
站在讲台上,林小丽的视线不由自主地落在第三排靠窗的位置——那是她当年的座位。恍惚间,她仿佛看到了十五岁的自己,清晨第一个来到教室,借着晨光背诵课文的样子;看到自己在课堂上举手发言时紧张得微微发抖的手指;看到放学后和同学们一起值日,擦黑板时扬起的粉笔灰在阳光中飞舞……
“林老师?”一个声音打断了她的回忆。刘老师站在教室门口,“该吃午饭了,一起去食堂吧。今天学校特意为新教师加了菜。”
午餐时间,教师餐厅比平时热闹许多。除了日常的一荤一素外,今天还多了红烧肉和木耳炒鸡两个菜,外加一个紫菜蛋花汤。林小丽端着餐盘,在刘老师的介绍下认识了其他七位新教师。他们围坐在一张大圆桌旁,交流着各自的经历和期待。
“我最担心的就是管不住学生。”一位年轻男老师坦言道,“我看起来太年轻了,怕学生不怕我。”
刘老师笑着摇头,“教师威严不是靠长相,而是靠你的专业能力和对学生的关心。你们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要有自信。”
林小丽夹了一块红烧肉,肉质酥烂,酱香浓郁。她听着同事们的谈话,感受着这个新环境的氛围,心中的忐忑渐渐被踏实感取代。
下午的时间过得很快。林小丽熟悉了教材,制定了第一周的教学计划,还和几位老教师交流了班级管理的经验。当她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时,夕阳已经将校园染成了金色。
刚走出校门,林小丽就看到弟弟林小华的车停在路边。林小华是县里的公务员,今天刚参加完县委扩大会议。他摇下车窗,朝姐姐招手。
“姐,第一天怎么样?”林小华问道,同时从后座拿出一个精美的纸袋,“给你带了礼物,庆祝你正式成为人民教师。”
林小丽接过纸袋,里面是一个精致的翻页笔和一个保温杯。“这么客气干嘛?”她嘴上这么说,脸上却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必须的!我姐可是西江中学的老师了,我得巴结着点,以后我孩子上学还得靠你呢。”林小华调皮地眨眨眼。
回到家,弟媳陈雪儿已经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晚餐。红烧鱼、糖醋排骨、清炒西兰花……香气扑鼻而来。
“哇,今天什么日子啊?”林小丽惊讶地问。
陈雪儿笑着解下围裙,“当然是你第一天上班的大日子啊!快洗手吃饭,爸妈也快回来了。”
餐桌上,一家人其乐融融。林小丽讲述着这一天的经历,从刘叔的欢迎到谢校长的误会,从办公室的小插曲到教室里的回忆。父母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插话询问细节。
“记得你第一天上学回来,也是这么兴奋地讲个不停。”父亲回忆道,眼中满是慈爱,“那时候你才这么高。”他用手比划着一个高度。
喜欢。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二十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