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尽快落实镇上的就业需求调查。
“现在我宣布,西江镇集镇广场扩建工程正式开工!”随着陈洪正洪亮的声音,现场鞭炮齐鸣,两台挖掘机同时启动,铲斗高高举起,在阳光下闪着金属光泽。人群发出欢呼,几个孩子兴奋地指着轰鸣的机器。
仪式结束后,林小华陪同陈洪正前往古梯田景区考察。四月的梯田刚灌满水,像一面面镜子镶嵌在山坡上,倒映着蓝天白云。但陈洪正的注意力很快被狭窄的景区道路吸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路还是这么窄。”陈洪正站在一处弯道,伸手比划着,“最多也就三米的宽度,两辆车怎么错开?去年旺季堵了四个小时的事还记得吗?”
林小华擦了擦额头的汗:“记得,当时是我带队疏导交通,从下午四点一直忙到天黑。”
“必须扩建,至少六米宽。”陈洪正语气坚决,踩着路边的泥土走到田埂边,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几户人家,“那边村民什么态度?”
林小华跟上脚步,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镇党委已经联系县交通局做了规划,准备扩建18公里道路,全部达到6米宽。”他翻开预算页,“初步估算需要2000万元,目前最大的困难是……”
“资金和征地?”陈洪正接过话头,眼睛依然观察着地形。
“是的。”林小华点头,“特别是这段,”他指着地图上标红的一段,“要占用七户人家的部分宅基地和三亩耕地。我们开了三次协调会,村民情绪很大。王老汉甚至说要躺在挖掘机前面。”
陈洪正突然停下脚步,转身直视林小华:“我记得你在学校工作时,教育‘大走访做得很好?你现在怎么不用这个工作方法了?按说这些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啊?”
林小华愣了一下,没想到领导还记得他三年前的事。那时他在镇中学当副校长,为了一个行动不便的学生能上学,他连续两周每天放学后走访沿线住户,最终协调出了一条无障碍通道。
“您记性真好。”林小华笑了笑,“但那会儿面对的是几十户,现在涉及上百家……”
“方法是一样的。”陈洪正打断他,语气缓和下来,“你了解西江镇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村民。他们反对,无非是担心补偿不公或生计受影响。”他指着梯田边一栋两层小楼,“比如那家,是不是可以做农家乐?路修好了,游客多了,他们收入反而会增加。”
林小华顺着望去,那是村民老周家,去年他儿子结婚时林小华还去喝过喜酒。老周确实提过想开农家乐,但苦于位置偏僻客流少。
“我明白了。”林小华深吸一口气,“我会重新组织工作队,一家家走访了解实际需求,把道路扩建的好处讲透,同时确保补偿合理到位。”
陈洪正满意地点头:“资金问题我来协调。政协可以组织企业家考察,争取社会资本参与。但群众工作必须做细做实,不能留下隐患。”
两人继续沿田埂前行,不时有村民远远观望。走到一处高坡,整个梯田景区尽收眼底。陈洪正突然问:“听说你妹妹要毕业参加工作了?”
林小华惊讶于领导的细心:“是的,不过他已经分配到宝城市第一幼儿园了,家里还是希望她回西城县工作,可她就是有点倔。”
“其实在宝城市也挺好的,那个城市的卫生特别好,到处都很干净,这和我们西城县形成了鲜明对比。”陈洪正望着远方,“我们都一样,无论在哪里工作,都要为当地群众干一点实在的事情,不然这个官就白当了。”
夕阳西下,梯田里的水泛着金色波光。林小华看着眼前的美景,想起镇上那些期待的眼神,那些反对的声音,还有家中等他回家吃饭的妻子。肩上的担子很重,但脚下的路也很清晰。
回镇上的路上,林小华已经开始在心里列走访名单。他掏出手机,给镇办公室发了条消息:“明天上午九点,召开道路扩建群众工作组会议,所有驻村干部参加。”
发完消息,他抬头看向车窗外。暮色中,集镇广场上那两台挖掘机依然静静矗立,明天它们就将开始工作。而在不远的将来,这里将焕然一新,就像西江镇的未来一样,充满无限可能。
喜欢。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三百四十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