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再调拨五台抽水机过来,”林小华当即决定,“另外,我让农业局派技术员来指导节水灌溉。”
正说着,抽水机那边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两人赶紧跑回去,只见几个村民正指着潭水惊呼。原来,随着水位下降,一条巨大的草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坑里,正拼命扑腾着。
“我的天,这鱼得有四十多斤!”刘万顺瞪大了眼睛。
林小华二话不说,脱下鞋子就跳进水坑。“来,帮忙按住它!”他喊道。刘万顺和几个村民也跳下来,七手八脚地围捕那条大鱼。水花四溅,泥浆糊了众人一身,但没人介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经过一番“搏斗”,大鱼终于被制服。林小华抱着鱼上岸时,衬衫已经完全湿透,脸上沾满了泥点,却笑得像个孩子:“今天中午有口福了!”
就在这时,一个系着围裙的中年妇女挎着篮子走过来,看到这场景不禁笑出声:“哎哟,我们林县长这是去摸鱼了?”
“远梅,你来得正好!”刘万顺招呼妻子,“把这条鱼做了,中午加菜!”
孙远梅看了看那条大鱼,又看了看浑身湿透的林小华,眼中闪过一丝感动:“林县长,您先换身衣服吧,我这带了老刘的干净衣服,您先将就着穿。”
林小华摆摆手:“不用麻烦,太阳这么大,一会儿就干了。”说着,他熟练地拿起刀,开始处理那条鱼,“我在农村长大,杀鱼宰鸡都不在话下。”
孙远梅看着这位副县长麻利的动作,不由得对丈夫低声道:“这位县长不一样,是实干的人。”
中午时分,十五个人围坐在龙王潭边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上。孙远梅和几个村妇做了简单的饭菜:米饭、腊肉炒豇豆、豆腐鱼、清炒小白菜和西红柿鸡蛋汤。那条大草鱼被做成了鲜美的豆腐鱼,成为餐桌上的主角。
“来,林县长,尝尝我们村的土菜。”刘万顺热情地给林小华夹了一块鱼。
林小华端起碗,环视四周:“我们这是天当厅堂,石头当桌,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啊!”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了。
饭桌上,林小华详细询问了村里的旱情和困难,认真记在本子上。村民们起初还有些拘谨,但看到县长如此平易近人,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林县长,我们村东头那口老井要是能修一修,还能多出不少水……”
“天气预报还是不准啊,每次报的是下雨,可是……”
“小麦种子现在价格涨得厉害,明年春播怕是……”
林小华一一回应,能当场解决的立即打电话安排,需要研究的也承诺回去后抓紧处理。
吃完饭,已是下午两点。天空中出现大片白云,遮挡了部分烈日,微风吹来,竟有几分凉爽。林小华走到潭边,发现水位已经下降了很多,只剩下中央一小块水域。
“老刘,拿根长竹竿来,我测测还有多深。”林小华卷起袖子。
刘万顺找来一根约八米长的竹竿。林小华将竹竿垂直插入水中,惊讶地发现水竟然还有七米多深。“这龙王潭果然名不虚传!”他感叹道。
就在这时,孙远梅在一块大石头旁发现了什么:“快看,有只老鳖!”
众人围过去,果然看到一只脸盆大小的老鳖正慢悠悠地爬行。孙远梅伸手就要去抓:“正好晚上加个菜……”
“别!”刘万顺突然拦住妻子,半开玩笑地说,“我们今天破坏了龙王爷的龙宫,再把他的鳖将军吃了,那就不厚道了。”
林小华会意地笑了:“老刘说得对,这老鳖能在这么干旱的环境下生存,也是神物了,放它回去吧。”
众人笑着看那只老鳖从容地爬回水中,溅起一小朵水花。阳光下,那背甲上的纹路仿佛真的写着某种古老的秘密。
回县城的路上,刘仁华忍不住问:“林县长,您今天完全可以只是视察一下,何必亲自抬机器、抓鱼,弄得一身泥水呢?”
林小华望着窗外渐渐西沉的太阳,轻声道:“老百姓在抗旱一线拼命,我们当干部的怎么能站在旁边指手画脚?旱情这么严重,只有和群众一起流汗,才能真正了解问题,找到解决办法。”
夜幕降临,小店村的稻田里,新浇灌的水在月光下闪着微光。而在龙王潭深处,那只老鳖缓缓沉入黑暗的水中,仿佛守护着某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喜欢。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四百零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