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94章 金融危机?[1/2页]

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 画凌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果然,还是发生了民变。
     民变这种事,其实在李彦的预料之中。
     配合土地政策,以及商业的发展,银行的部分私有化,必然会快速膨胀。
     因为这里面前牵涉到的利益实在太大了。
     你想想啊,你只需要筹备一笔钱,拿到官府的招商资格证书,就能在县上开设一家银行。
     在均田的大背景下,世家、地主都在卖土地,农民都需要买土地,贷款的需求就快速普及开。
     大夏对民间高利贷的管制是非常严格的,现在你把银行往县里一开,按照官方的标准,利息低,农民自然连夜排队来贷款。
     假设这个县有一万户,其中九千户贷款,每户平均贷款100两,那就是90万两。
     年利息是10%,给官方5%,分十年还完。
     私人自己每年稳赚4万五千两的利息。
     这还只是买地找银行,其他的例如一些小商贩等等。
     私人银行,按照朝廷的规矩,一年赚四五万两问题不大,风险小。
     这听起来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但只是听起来。
     这账目很简单就可以计算出来。
     可这里面却隐藏着一个很大的风险:贷款资金。
     一个县,在过去的白银时代,加起来的货币总量可能也就才几千两,不超过一万两。
     偏远一点的县,甚至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看到过银子。
     在李彦穿越之前的那个时代的明朝,大航海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入明朝,但明朝依然有许多偏远的县,没有白银,或者少得可怜。
     大夏也同样如此。
     这不是货币缺失这么简单的原因可以概括的,而是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不均衡,商业发展不均衡,货币流动自然也不同。
     例如苏常和京畿的白银,在过去的白银时代,是过剩的,尤其是苏常一带。
     白银的过剩,过剩到姑苏的一个酒店小厮,都有余钱去打赏一个歌姬。
     在市场的自由发展中,货币过剩,意味着通货膨胀。
     只要不是人为强力干涉,通货膨胀在某种程度上是好事,尤其对于底层平民来说是好事。
     任何社会的财富,都是从顶层一环环流下来的。
     整体性的通胀,意味着流入到平民手中的钱,也相对较多。
     即便货品价格上涨,也比没有出现通胀,或者通缩的地方的平民,具有更多的选择权力。
     而且商业的繁华,必然伴随着通胀。
     那么问题回来了,商业的繁华,在大夏是局部的,白银的过剩,在大夏也是局部的。
     在某些地方,白银并不多。
     这意味着,这个地方,银行储备银不多。
     例如饶县,它属于宣府郡管辖,宣府郡是大夏二线郡,饶县在宣府郡中属于中等水平。
     放在整个大夏,属于三流县。
     这种三流县的总货币量,最多也就一万两。
     可饶县要带出去好几万两。
     那怎么办呢?
     不完成这个任务了吗?
     新的土地政策已经在大夏如火如荼,反对派们都被皇帝陛下送去见阎王去了。
     洪州各郡官员自然都积极响应朝廷

第394章 金融危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