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开得多好。”那些花确实开得好,白色的花瓣沾着晨露,在阳光下闪着光,倒像是谁撒了把星星在草丛里。卫子歇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先生也是这样站在临仙城的田埂上,看着金黄的稻穗,捋着胡须笑,说这才是天下该有的样子。丰收的喜悦,和平的景象,这便是人们心中最向往的生活。
入夜后,三人坐在城楼上喝酒。月光洒在戈壁上,像铺了层银霜,远处的村落里,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稚嫩的嗓音拖着长调,念着“四海之内皆兄弟”,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这声音是那么的悦耳,代表着希望与未来。
“明年,我们把临仙城的老人接来些吧。”温瑾潼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月光,“他们总说,想看看北境的花。”齐太子握住她的手,指尖在她手背上轻轻画着圈,“好,我让人开春就备马车。”让更多的人感受北境的变化,促进两地的交流,这是他们共同的心愿。
卫子歇看着他们相视而笑的模样,忽然觉得,那些年的刀光剑影,那些压在心头的执念,都随着这月光、这酒香、这花香,慢慢散了。他举起酒碗,敬这北境的风,敬这临仙的花,也敬那些在岁月里慢慢愈合的伤。
酒液入喉时,甜里带着点烈,像极了北境的栀子花,也像极了他们走过的这些年。有苦涩,有甜蜜,有艰辛,也有希望。
卫子歇知道,北境的风还会刮,戈壁的沙还会扬,但只要这些栀子花年复一年地开下去,只要田埂上的谷穗一年比一年饱满,只要孩子们的读书声越来越响,有些东西,就永远不会消失。那是和平的希望,是民族的情谊,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像先生说的,天下之大,总有容得下一朵花的地方。而这朵花,终将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见证着北境的繁荣与安宁,见证着天下的太平与和谐。日子一天天过去,学堂里的孩子们越来越多,汉人和西狄的孩子一起学习、玩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田地里的庄稼连年丰收,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城墙边的栀子花每年都如期绽放,香气弥漫在北境的每一个角落,提醒着人们曾经的过往和如今的美好。卫子歇时常站在城楼上,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自己和身边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这北境,早已不再是那个只有风沙和战争的地方,它充满了生机与希望,成为了许多人心中温暖的家。而那份跨越地域和民族的情谊,也如同这栀子花一般,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醇厚,永远流传下去。
喜欢。
第570章 偏我来时不逢春(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