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4章 官盐大多出自北城[1/2页]

先帝驾崩后,太妃娘娘她飘了 燕下清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建起的盐场虽有很多,但许多都没握在朝廷自己手里,要想从中取利,还不用引起虎口夺食的众怒,就必须走官路子,让两方都能在这上边得到好处。
     这样分配均匀,才能压着那些盐商们,让他们愿意从自己的嘴里分出食物,来供着朝廷的国库和开支。
     相当于将这种生意过了明路,给它上了一个“合法”的套子。
     盐引就是最初设立的可以将盐商和官府联系起来的“中间人”,它独属于朝廷,这样朝廷也就有了光明正大分钱的理由。
     当时市面上所卖的盐分为私盐和官盐,只有经过官府允许售卖的官盐才是正规渠道,盐商们要想获利,就得先从官府手中取得盐引,再用盐引领到相对应的盐量,最后以高价转手卖掉。
     取得盐引的方式目前有两种。
     一是完成官府指定的任务,用其他方式抵消盐引价,任务可以因时势随时作出变更。
     另一种就是用缴纳的方式直接购买。
     官府赚的是盐商们购买盐引的钱,而盐商们赚的是通过买卖获得的差价钱。
     官府提高了购买盐引的价格,盐商们也就要相对地提高售价,他们谁都不愿吃亏,所以拼命地从百姓身上压榨,盐价也因此一直居高不下。
     当年平州那些盐商们做的就是这种生意。
     季康把着朝廷的口子压低了盐引价,给他们好处,他们“知恩图报”趁机提高盐价大捞特捞,大元的盐政被他们搅乱了套,这才逼得朝廷不得不下手严查。
     当初楼家本也趁着风口做了些官盐的生意,但很快就察觉到了不对,便及时收手

第224章 官盐大多出自北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