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章 泾渭争浊清(下)[2/2页]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数涌智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如此。34;
     在邹衍的推动下,李明衍与郑水官相视而笑,举杯交错,各饮半杯。李明衍暗暗留神,只浅尝一口,余下的借着袖袍遮掩,悄悄倒入案旁青铜漏勺中。
     34;好酒!34;李明衍放下空杯,赞叹道,34;果然名不虚传。34;
     郑水官也连连点头,似乎未察异样。赵易脸上阴晴不定,但见李明衍安然无恙,终于稍稍放松。
     席间谈笑继续,李明衍却暗暗观察郑水官的状况。半个时辰后,郑水官的言语渐渐含糊,面色泛红,眼神涣散,显然是酒中药物开始发作。
     34;郑水官似乎有些醉了?34;李明衍关切地问道。
     34;无事,无事...34;郑水官摆手,声音已然沙哑,34;只是有些...头晕...34;
     34;郑水官平日最能饮,今日怎么这般不胜酒力?34;赵易故作惊讶,眼底却闪过一丝志得意满的神色。
     李明衍心知肚明,那杯酒确实有问题,而自己借34;交杯而饮34;之名,巧妙避开了陷阱,同时也让郑水官无辜34;中招34;。不过,从赵易的反应看,这酒中之物应该不是致命毒药,而是某种能让人失态或吐露真言的药物。
     34;李水官,若成功治理泾水,不知有何打算?34;赵易似漫不经心地问道,眼神却异常锐利。
     34;在下只愿借水利民,别无所求。34;李明衍谨慎回答,暗自揣测赵易的真实目的。
     邹衍意味深长地说:34;水润万物,亦能蚀之;阴阳相生,吉凶相依。李方士精通水理,想必深谙此理。34;
     话中有话,李明衍心知肚明。这是在警告自己,水利之术可兴邦,亦可亡国,秦王重视,亦是忌惮,用水之人,因水获益,也会因水招祸。
     宴席渐至深夜,。郑水官已然昏睡过去,不时发出含糊不清的梦呓。赵易命人将他扶下,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34;郑水官醉得如此之深,还请好生照料。34;李明衍故作关切地嘱咐那几名侍从。
     赵易不动声色:34;自会安排妥当。李水官不必挂心。34;
     李明衍心知,那位郑水官恐怕已被自己无意中害了。表面上看是自己逃过一劫,但这场无形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只会更加凶险。
     34;夜深了,诸位请回吧。34;赵易起身相送,34;李水官远道而来,想必也乏了。34;
     宾客散去,李明衍站在院中,看着那一轮孤月映照水面,心中波澜起伏。这一晚的宴席,表面上是接风洗尘,实则是明枪暗箭的试探,几乎可与当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鸿门宴相比。
     宴席散去,客人离开后,李明衍与助手们聚在一起分析情况。
     34;水官,我总觉得这赵易和邹衍别有用心。34;孙章低声道,不知何时站到了李明衍身后。
     李明衍微微点头:34;老孙慧眼。他们表面热情,实则处处试探,尤其对我的测水装置很是关注。34;
     34;水官来关中,恐怕未必只为治水。34;孙章忧心忡忡,34;这些达官显贵,心思难测,先生务必小心。34;
     34;我心中有数。34;李明衍轻叹一声,34;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治水是实事,既能造福百姓,又能积累经验,何乐而不为?至于背后的政治算计,我们且走一步看一步。34;
     孙章点点头,却仍忧心忡忡:34;只是先生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若遇险境,如何应对?34;
     34;有你们在,我自不担心。34;李明衍微笑道,拍了拍老工匠的肩膀,34;况且,这咸阳城虽比不得蜀地山川秀美,却也自有一番气象。或许,这里有我命中注定要完成的使命。34;
     楚铁将院门紧闭,压低声音道:34;先生,刚才我听门外侍从说,那位昏睡的水官恐怕...34;
     李明衍心中一沉。一场无形的争斗已经开始,他被卷入了一张远比泾水更为复杂的网中。那些笑脸背后的算计与杀机,如同泾水中的暗流,随时可能将人吞噬。34;
     夜风拂过,吹散了院中的灯烛。李明衍站在院中,望着天上的繁星。千年之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会记得他吗?会记得泾渭交汇处那场清浊之争吗?他不知道答案,但他知道,无论如何,他都会尽己所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天色微明,濠园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和卫士报号声。李明衍尚在院中冥想,思考昨夜宴席上的种种试探,便听门外传来急促的叩门声。
     34;李水官,下官乃秦王内使,奉王命前来宣召。34;门外传来一个尖细的声音。
     李明衍不由一惊。按原定计划,他应该在三日后与邹衍一同前往泾水上游考察,为何秦王今日突然宣召?
     魏般匆匆赶来:34;先生,是秦王的内使,看样子事出突然。34;
     李明衍点头,命人开门。只见一位身着黑衣、身材矮小的中年人站在门外,面色严肃,神情急切。
     34;李水官,秦王有急事相商,请速随我入宫。34;内使行了一礼,语气虽恭敬,但明显含着不容拒绝的命令意味。
     34;不知何事如此紧急?34;李明衍问道。
     内使摇头:34;王命在身,不敢多言。请水官即刻随我前往。34;
     李明衍转向四位助手:34;你们留在此处,整理昨日所得资料。若有异常,立即派人通知我。34;
     孙章忧心忡忡:34;先生,这突然宣召,恐有蹊跷...34;
     34;无妨。34;李明衍低声安慰,34;秦王既然派正式内使前来,想必是正事。我去去便回。34;
     匆匆跟随内使出门,只见门外已备好轻便马车。上车后,李明衍注意到随行的不仅有卫士,还有几位面容凝重的官员,个个神色匆忙,似乎确有急事。
     34;内使,可否告知发生了何事?34;李明衍再次询问。
     内使犹豫片刻,终于低声道:34;昨夜,泾水支流突发水患,淹了几个村庄。秦王龙颜大怒,连夜召集水官议事,却无人能解。今晨得知李水官在咸阳,特命我火速相请。34;
     李明衍心中一动。昨日还风平浪静的泾水,今日突发水患?这变化之快,绝非自然现象。难道...他想到昨晚那位被34;错饮34;药酒的水官,难道他们已经对那位水官动手,而今日的水患是某种黑幕?
     车行至王宫,郑高引李明衍直入章台宫。此时天刚亮,宫中却已灯火通明,显然一夜未眠。
     次日清晨,李明衍早早起床,静心调整仪容,准备朝见秦王。这位秦国的君主,如今还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
     34;先生,您说这秦王见了你,会怎么说?34;邓起一边帮李明衍整理衣冠,一边好奇地问道。
     李明衍微微一笑:34;我也不知。我只知道,我的职责是治水,而不是卷入权力的漩涡。34;
     楚铁皱眉道:34;可是先生,那韩国在上游的矿场明显是挑衅,难道我们瞒报不提?34;
     34;老楚,这话莫要乱说。34;孙章连忙制止,34;这里是咸阳,非是蜀中,隔墙有耳啊。34;
     正说话间,赵易派来的侍从已到门外,告知时辰已到,请李明衍随行入宫。
     远处,一座华丽的宫殿中,赵易和邹衍正与一名黑衣人低声交谈。
     34;如何?34;黑衣人问道,声音低沉而沙哑。
     34;此人确如你所言,见识非凡。34;邹衍认真地说。
     34;他对泾水浑浊的原因一语道破,令我们都感到意外。34;赵易补充道,34;此人若非天纵奇才,便是...另有来历。34;
     黑衣人转过身,月光下,露出一张瘦削而深邃的面容——正是徐福。岁月似乎没有在他脸上留下任何痕迹。
     34;你们说得没错。他不是普通人,而是与我一样的...异乡客。34;徐福嘴角勾起一丝神秘的微笑,34;三日后的上游之行,我会亲自试探他。届时,真相自会大白。34;
     邹衍皱眉:34;你确定要亲自出面?若他认出你...34;
     34;放心,一切尽在掌握。34;徐福的声音冷静而坚定,34;李明衍么...他终将为我们所用。34;
     泾渭交汇处,浊水清流依旧分明,如同命运的分界线,静静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喜欢。
  

第12章 泾渭争浊清(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