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章 英主命初下(下)[1/2页]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数涌智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明衍行礼告退。走出章台宫时,他回首望了一眼那雄伟的宫殿。晨光之下,宫墙如刀似剑,锋芒毕露。他深知,自己已被卷入一场远超水利工程的政治漩涡。那位年轻的秦王,眼神中透露出的不仅是对水利的重视,更是一种吞并天下的野心。
     34;李方士,34;赵易追上前来,态度比先前更加恭敬,34;秦王对你颇为赏识,实乃不易。34;
     34;确实不易。34;邹衍不知何时也来到李明衍身旁,笑容深不可测,34;李方士此番机会难得,若能治好泾水,定能青云直上;若有不测...34;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李明衍一眼,34;秦王雷霆手段,李方士也有所耳闻了。34;
     李明衍心中了然。这既是恭维,也是警告。秦王虽年轻,却已是一位果决狠辣的君主,一旦失去利用价值,自己随时可能成为弃子。
     34;多谢两位指点。34;李明衍拱手道,34;关于泾水治理,在下已有三分构想,还需实地勘察后才能确定详细方案。34;
     邹衍眼中闪过一丝好奇:34;哦?三分构想?愿闻其详。34;
     李明衍不疾不徐地道:34;第一为近期之策,设流速变化沉沙池,利用水动力学原理分离泥沙;第二为中期之策,在关键节点引渭济泾,以清稀浊;第三...34;他稍作停顿,34;为远期之策,或可考虑彻底改变泾水流向,使其避开韩国矿区,另辟水道入渭。34;
     赵易听到第三策,目光骤然锐利:34;李先生此言,可是要开凿新渠?此乃大工程,需旷日持久,调动巨量人力物力。34;
     34;正是此理。34;李明衍坦然道,34;故称之为远期之策,暂且存于图纸,不敢贸然启奏。34;
     邹衍捋须微笑:34;李方士深谋远虑,令人佩服。只是此三策中,必有技术难关。不知最大挑战何在?34;
     李明衍略一思索:34;最难者,莫过于泾水中特殊矿物的分离问题。据我初步观察,泾水含沙不同于寻常河流,其中夹杂着一种铁质矿物,若不妥善处理,即便沉淀池建成,效果也会大打折扣。34;
     邹衍与赵易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34;此事倒颇有意思。34;邹衍笑道,34;想必李方士已有妙策?34;
     34;惭愧,此为最大难题,尚需深入研究。34;李明衍坦诚答道,34;或许要借助一些特殊材料,如磁石之类,才能解决。34;
     离开王宫,回到濠园住处,四位助手早已等候多时。见李明衍平安归来,孙章激动得老泪纵横:34;大人无事就好!我们都担心得紧啊!34;
     34;秦王何等人物?34;魏般急切地问道,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34;他对大人可有为难?34;
     李明衍摇头:34;秦王待我不薄,命我主持泾水治理。只是...34;他看了一眼魏般,心中警惕,没有说下去。
     楚铁粗犷的脸上露出担忧:34;大人,秦国之地不比蜀中,朝堂上下都是豺狼虎豹,大人须得小心行事啊!34;
     34;我心里有数。34;李明衍走到案前,展开一张白绢,开始绘制泾水治理的初步方案,34;这秦王虽年轻,却目光如炬,心思缜密。他对我委以重任,表面是信任,实则是考验。三日后要呈上详细方案,我们得抓紧时间了。34;
     说着,他铺开几张白绢,开始勾画水利图纸。他的手法娴熟而精准,仿佛每一笔都经过精确计算。不多时,一套复杂的水利系统图就呈现在众人面前。
     34;这是什么?34;邓起好奇地凑上前来。
     李明衍指向图中心:34;这是一套三级沉沙系统。与都江堰的飞沙堰不同,泾水的沙质更细,含铁量更高,需要更精细的分离。我设计了三个连续的沉沙池,水流经过时速度逐渐降低,让不同颗粒大小的沙粒在不同位置沉淀。34;
     孙章仔细研究着图纸,赞叹道:34;巧妙!此法若成,可解燃眉之急。只是...34;老工匠指向图中的一处细节,34;这转向闸如何控制水流方向?若遇大雨,水势汹涌,恐难掌控。34;
     34;老孙见解独到。34;李明衍赞许地点头,在图纸上补充了几笔,34;我们可以借鉴都江堰鱼嘴分水的原理,设计一套自动调节系统。水位上升时,内部浮槽抬升,自动改变闸门角度,使更多水流入分洪道。34;
     楚铁摸着下巴上的络腮胡,疑惑道:34;大人,这沉淀出来的泥沙又该如何处理?若不及时清理,岂不是很快就会淤塞沉沙池?34;
     34;好问题。34;李明衍展开第二张图,34;我设计了一套轮替清淤系统。三个沉沙池轮流使用,一个工作时,另外两个可以清淤。清出的泥沙可制成砖块,用于建筑。34;
     魏般若有所思地指着图纸:34;这些设计固然精妙,但都是治标不治本。泾水之患根源在上游韩国矿场,除非...34;
     李明衍意味深长

第14章 英主命初下(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