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章 暗涌伴开渠(中)[1/2页]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数涌智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蒙武当机立断:34;立刻组织救援,先救人,再议工程!34;
     李明衍与郑国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34;不可!34;
     蒙武面露不悦:34;二位何意?难道不救被困工人?34;
     李明衍解释道:34;非是不救,而是要救得周全。若贸然下人,不仅救援者有危险,被困者也难保安全。我们需要先稳固塌方区域,防止继续坍塌,同时降低暗河水位,为救援创造条件。34;
     一时间,三人陷入沉默。救人心切,却又不得不面对技术难题。
     34;我有一计,34;李明衍忽然道,34;可在暗河上游开辟临时导流渠,分流部分水量,降低暗河水位。同时,用铁篾缚合硬石灰,构建支撑结构,稳固塌陷区域。34;
     郑国皱眉:34;铁篾缚石灰?34;他略一思索,恍然大悟,34;你是说用铁条加固石灰混合物,形成类似砖石却更为坚韧的结构?34;
     李明衍点头:34;正是此理。古人筑墙,常用草木灰、石灰混合泥土,再加入动物血液增强黏性。若以铁篾代替草木,强度必然大增。34;
     这实际上是李明衍将现代钢筋混凝土的原理简化后的版本。铁篾提供抗拉强度,而硬化后的石灰混合物则提供抗压能力,两者结合,可以形成简易但有效的支撑结构。
     郑国捋须沉思:34;此法确有可行之处,但也有隐忧。一来耗时耗力,恐危及被困者生命;二来铁篾石灰结构硬化需时,若期间暗河水位骤涨,后果不堪设想。34;
     34;不如这样,34;郑国眼中闪过一道精光,34;我们结合两种方法:一面开挖临时导流渠,降低暗河水位;一面构建铁篾石灰支撑,稳固塌陷区域。同时,派遣精干人手,带着准备好的竹筏沿稳固路径救出被困者。34;
     李明衍眼前一亮:34;郑先生所言极是!分进合击,多管齐下!34;
     蒙武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却也听出了解决方案的轮廓。他干脆利落地道:34;只要能救人,能保住工程,需要什么人手物资,尽管开口!34;
     计划很快敲定,分工明确:蒙武调集五百士卒,分三班轮换,不计代价地开挖临时导流渠;郑国负责设计支撑结构,指导工匠施工;李明衍则带领邓起和几名精干工匠,研究最安全的救援路线。
     工地顿时沸腾起来。数百士卒齐声呐喊,挥动铁锹,以军阵之势向暗河上游挺进。工匠们分成小队,有人烧制硬石灰,有人锻造铁篾,有人编织竹筏,各司其职,忙而不乱。蒙武亲自站在导流渠最前端,汗流浃背地挥动铁镐,激励士气。
     34;快!再快!34;蒙武咬牙怒吼,34;秦军从不畏艰险,区区沟渠,岂能难倒我等!34;
     士卒们齐声应和,手中铁锹挥舞得更加迅猛。短短半日,一条临时导流渠已初具规模,仿佛一条怒龙从山顶直指远方。
     与此同时,郑国在塌陷口附近指挥工匠们构建支撑结构。他亲自示范如何将铁篾弯曲成拱形,嵌入特制的石灰混合物中。这些拱形结构一旦硬化,将能支撑数倍于自身重量的土层。
     34;石灰比例要准确!34;郑国严厉监督着每一个细节,34;七分石灰,三分细沙,掺入牛血增强粘性!拌匀后立即使用,稍有迟疑便会硬化!34;
     李明衍则带着邓起,研究从塌方口到被困者的最佳路径。他们借助火把光亮,在洞壁上标记出相对坚固的岩石和危险的松动区域。同时,李明衍设计了一种简易的防水措施——用油浸麻布包裹竹筏,增强浮力和稳定性。
     天色渐晚,火把连成一片,照亮了整个工地。导流渠已挖通,暗河水位开始缓慢下降;支撑结构初步完成,等待硬化;救援路径已规划妥当,竹筏准备就绪。
     李明衍站在塌陷口边缘,看着这一切,不禁感叹秦国的执行力。从发现问题到组织解决,不过一日时间,数千人协同作业,如同一部精密运转的机器。这种效率,即使在现代社会也并不多见。
     34;李水官,34;郑国站到他身旁,34;支撑结构已完工,但未完全硬化。依你之见,何时可以开始救援?34;
     李明衍沉思片刻:34;暗河水位已降了近半,被困者暂无生命危险。依我看,应再等半日,待支撑结构完全硬化,救援才有保障。34;
     34;可那些被困工人已在下面一日有余,又饥又冷,恐怕...34;郑国面露忧色。
     34;我去吧。34;一个沉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转身一看,竟是蒙武,浑身泥污,却目光如炬,34;我久经沙场,习惯了危险环境。若有不测,也是武将职责所在。34;
     李明衍与郑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敬意。这位秦王的心腹,虽身为贵胄,却丝毫不摆架子,亲自参与救援,实在难得。
     34;将军义气可嘉,34;李明衍道,34;但此行仍需谨慎。我与邓起同去,三人互为照应,安全有保障。34;
     蒙武点头同意。三人系好绳索,携带食物和药物,小心翼翼地顺着标记好的路径向地下滑去。洞中湿冷阴暗,只有火把提供微弱的光亮。他们沿着新建的支撑结构缓慢前进,每一步都要试探地面稳固程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终于,他们来到暗河边缘。被困的工人看到救援队伍,激动得热泪盈眶。其中有两人受了伤,无法行走,需要帮助。
     34;别怕!我们来救你们了!34;李明衍安慰道,同时指挥邓起和蒙武将竹筏放入水中,34;伤员先上筏,其他人沿支撑结构爬上去!34;
     就在此时,上方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的震动,接着是一声闷响!众人抬头望去,只见支撑结构的一部分突然崩塌,石灰块四处飞溅,封住了来时的路。
     34;不好!34;郑国的声音从上方传来,34;支撑结构部分坍塌,你们得另寻出路!34;
     李明衍心中一沉,急忙环顾四周。暗河水位虽已下降,但仍在缓慢流动。他灵机一动:34;沿暗河顺流而下!水必有出口!34;
     34;但我们不知道暗河通向何处,34;蒙武皱眉,34;万一遇到险滩或瀑布...34;
第22章 暗涌伴开渠(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