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的是,我还要接待各国使节,处理边境纠纷...34;
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随着时间流逝,影子的位置缓缓移动,一寸、两寸、三寸...庄上官的声音却始终不停,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义愤填膺。
李明衍一行三人早已站得腿脚发麻,却不敢稍有动作。他们只能保持恭敬的姿态,忍受着这场漫长的独角戏。
34;...至于水利方面,本官也是行家。据我所知,治水先通渠,疏通后方能引流。你们秦国不是也有个泾水之渠吗,不如叫郑国渠?听说挖了好几年,结果水没流起来,反而淹了良田,哈哈哈...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庄上官的笑声刺耳难听,更令人无法忍受的是这些毫无根据的谬论。泾水之渠工程虽有波折,但最终成功,为秦国带来了巨大利益,这在天下各国都不是秘密,而且这郑国本是韩国人,在此场合如此提及,不知所言为何。
庄上官的话题天马行空,毫无章法,从韩国的治水政策跳到他如何得到韩王信任,又从近期的边境形势跳到他早年的经历,然后又莫名其妙地批评起秦国的服饰来...
李明衍和邓起互相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是同样的无奈与忍耐。阿漓则已经面露疲惫,甚至偷偷掐了自己的大腿几次,以保持清醒。
一壶茶的功夫过去了...两壶茶的功夫过去了...三壶茶的功夫过去了...
李明衍的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念头:这人到底什么时候能说完?
这是李明衍一生中最漫长的一天,他感觉精神几乎要崩溃了。就在庄上官准备开始新一轮的废话时,李明衍终于忍无可忍,壮着胆子打断道:
34;上官,恕在下冒昧。我们只是想尽快开始进行探查,不知我们如何做才能获得上官的支持?34;
庄上官被打断,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恢复了那高高在上的姿态:
34;本官刚才不是说得很清楚了吗?我韩国以法治国,需要你们符合法规。34;
李明衍趁机继续追问:34;大人,请问具体是哪条法规?还请指点一二。34;
庄上官闻言,脸色骤变,瞪大眼睛道:34;你们这些草民来申请,难道不弄清楚法律,还要本官指点吗?这也太无知了!34;
看到场面再次要失控,邓起连忙上前一步,圆场道:34;上官息怒。是我等学识浅薄,不懂规矩。我们这就回去研究相关法律,再来提交给上官审阅。34;
正在这时,一名侍从匆匆进入,低声禀报:34;中庶子,韩王与齐王使者的晚宴时间到了,请大人准备。34;
庄上官闻言,立刻提了提腰带,一脸傲然道:34;你们看,本官一天天的有多忙!还要和你们讨论这些细节。34;说完,他轻蔑地扫了三人一眼,转身大步离去,身后的紫色锦袍如波浪般翻滚。
走出王宫,已是日暮时分。三人一路无言,步履沉重,仿佛从一场噩梦中逃脱。天边的晚霞如血般鲜红,将新郑城的屋脊染成一片橘红色。路边的榆树在春风中轻轻摇曳,落下几片嫩叶,飘落在三人身旁。
直到走出很远,阿漓才打破沉默,弱弱地问道:34;我想问一下...是只有我觉得这人说的都是废话吗?34;
这句话仿佛打开了闸门,邓起立刻激动地回应:34;废话?简直就是胡言乱语!我在秦国多年,从未见过如此头脑混乱的官员。别说是朝中的重臣,就是乡里的小吏都没有如此混账之人!34;
李明衍长舒一口气,摇头苦笑:34;我要不是一直掐着大腿,都怕自己忍不住上去揍他。这种人也能做中庶子,韩国真是...34;
三人发泄了一通后,情绪稍微平复。绕过一处茶肆,李明衍提议道:34;既然已经有了线索,那我们就按照邓起的应对,去研究一下韩国的法律吧。看看到底有什么规定是我们需要遵守的。34;
34;好主意,34;阿漓点头,34;当务之急是了解规则,然后找到解决方法。34;
邓起犹豫了一下,低声道:34;先生,我总觉得,这个中庶子根本就没打算让我们成行。无论我们做什么,他都会找借口阻挠。34;
李明衍叹了口气:34;你说得对。但我们总要试一试。34;
夜幕中的新郑城渐渐点亮了灯火,远处传来阵阵笙歌之声,想必是那位庄上官正参加的宴席吧。
喜欢。
第94章 王宫熬噩梦(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