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后,使者转向李牧,语气转为严肃:34;赵国与秦国都与匈奴接壤,但秦赵之风已然不同。秦人傲慢无礼,视我匈奴为蛮夷;赵人通达明理,与我匈奴共饮一江之水。单于已经决定,在秦赵之间,会始终记得赵国的恩情。34;
使者抽出腰间弯刀,在阳光下闪烁寒光:34;匈奴会始终视秦国如仇敌,按李将军的计划,一直骚扰秦国边境,让秦国攻伐赵国始终后方不宁。这不仅是为了报答赵国,也是为了匈奴自身的利益——若秦灭赵,下一个必是我匈奴!34;
李牧与赢嘉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李明衍站在一旁,内心泛起波澜:难道历史的洪流真能因一个水渠而改道?秦赵匈之间的宿命,是否已在悄然变化?
李明衍静立于军营边缘,听闻匈奴使者那番掷地有声的承诺,胸中不禁掀起惊涛骇浪。春风拂过草原,卷起远方一缕尘埃,恰如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微尘,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改变江河走向。
他凝视着远处蜿蜒的水渠,那是他亲手设计的作品,如今已然成为连接两个民族的纽带。水,本是天地间最柔软也最坚韧的存在,它滋养万物,却也能冲毁一切阻碍。此刻,这些水渠仿佛已超越了单纯的灌溉功能,成为了历史洪流中的一股暗流。
34;我改变了历史吗?34;李明衍心中默问。
现在,因他之手设计的水利工程,竟使匈奴提前与赵国结盟,共同对抗秦国。匈奴将成为大秦北方的心腹大患。日后,秦始皇将修筑万里长城,正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这是否和他此刻的决定有关?
34;历史是否有其必然性?还是说,它不过是无数偶然因素的集合?34;李明衍望着远方起伏的群山,陷入深思,34;若秦国因北方持续受扰而无法全力攻赵,历史的车轮是否会转向不同的方向?34;
他忽然想到了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的壮举。那是何等的人力物力,何等的国家意志!那道横亘于北方的巨龙,成为了华夏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分界线,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历史进程。
李明衍闭上眼,感受着北风拂面。又睁开眼睛,看着眼前这个正在形成的匈奴与赵国联盟。这是他亲手推动的历史齿轮,不论结果如何,都已无法回头。更何况,历史也许有其必然,但每个时代的具体细节却总是充满可能性,通往那个结局的路径,或许已被他改变。
我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塑造者。既然如此,我何必再为无法掌控的未来忧虑?
春风再起,吹皱了远处水库的波纹。李明衍深吸一口气,心中的迷茫逐渐散去。无论未来如何,此刻,这片土地因他的技艺而焕发生机;无论历史走向何方,此刻,赵国的百姓与匈奴的牧民因这水脉而受益。
喜欢。
第136章 离别托心曲(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