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揖,姿态恰到好处,既显贵胄之礼,又不失谦逊:34;小子不才,怠慢了两位贵客,请两位万勿介怀。34;
淳于兄弟脸上堆满笑容,连忙回礼。
淳于煊肥硕的面颊因兴奋而微微颤动,脖颈微微前倾,姿态比对方更低几分,额上细密的汗珠在烛光下闪闪发亮:34;若非公子如此慎重,我等也不信公子担此大任。谨慎行事,正是大谋之人的气度。34;
淳于璜虽也施礼,但腰背挺得笔直,眼中精光闪烁,在恭敬中不减傲气,仿佛一泓深潭水,表面平静却暗流涌动。
公子肃埋怨地转向李明衍:34;李兄,下次有这种安排,请千万提前告知啊。不然像今日这般引起误会,如何不让贵客埋怨我大秦礼数不周?34;他语气似责备,却又不失亲昵亲近,恰好展现出与李明衍的密切关系。
李明衍观察着子彻的表演,暗自点头。这个年轻人变脸之快,角色转换之自然,丝毫看不出方才的冷傲只是做戏。此时子彻的眼神柔和,笑容自然,唯有在看向淳于兄弟时,瞳孔深处偶尔闪过一丝寒意,如水下暗礁,稍纵即逝。
淳于璜主动缓和气氛:34;以公子的身份,谨慎行事本是应当。也不必埋怨李兄,李兄也是被我们催的紧了。34;他这番话既给李明衍解围,又暗示自己理解公子肃的处境,一石二鸟,一下子拉进了大家的距离。
34;哎呀,我就是一个水工,34;李明衍摊开双手,做出无奈状,34;哪里懂得你们这些上官的做事方式?这事都怪我考虑不周。34;李明衍随即谦逊笑道:34;既然你们都已相识,那我就不便打扰,先去忙我的事情。近日正想写写书,记录下即墨的风土人情。34;
这个借口既合理又不引人怀疑——作为一个周游列国的水工,记录各地水文地理正是分内之事。
淳于煊起身笑着说道:34;今日劳烦李先生了,若无先生引荐,我兄弟二人哪有今日良机?34;
34;正是,李兄请先自便。34;公子肃也道,34;改日再设宴答谢李兄。34;
三人笑脸相送,李明衍拱手告退,迈步出门。离开院落后,只见韩谈已备好马车,静候于不远处的槐树下。
34;先生,如何?34;韩谈轻声问道,眼中闪烁着探询的光芒。
李明衍登上马车,回望那院落一眼,目光如秋水般平静,却又深不可测:34;此事已有三成。34;
喜欢。
第169章 兄弟争入瓮(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