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血溅在石板上,殷红如落日余晖。
李明衍站在高台边缘,俯瞰着眼前的一切。
夕阳西下,金红色的光芒洒在河谷上,与地上的血色交相辉映,分不清哪是夕照,哪是鲜血。禹工遗迹的古老石墙被染成了诡异的红色,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见证过的无数杀戮。
山下,横七竖八的尸体铺了一地。有的还保持着冲锋的姿势,有的相互纠缠着死去,更多的则是以各种扭曲的姿态倒在血泊中。断肢残臂随处可见,内脏流了一地,浓重的血腥味即便在山风中也挥之不去。
这是真正的尸山血海。
李明衍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等待着那种熟悉的感觉——恶心、反胃、想要呕吐的冲动。
但是没有。
什么都没有。
他的胃部平静如常,甚至还能清晰地分辨出空气中混杂的各种气味——血液的铁锈味、内脏的腥臭、泥土的潮湿、还有远处飘来的草木清香。
这让他想起了多年前的泾水之畔。
那是成蟜之变的残阳下。他第一次见识到真正的杀戮——堆积如山的尸体,肆意流淌的鲜血,还有那些临死前绝望的眼神。
那时的他,不过是一个偶然卷入的旁观者,却被那血腥的场面震撼得当场呕吐,整整三天都吃不下东西。
他还记得自己当时的想法——这太残酷了,人命怎能如此轻贱?
可是现在呢?
34;李君!李君!李君!34;
山下传来山呼海啸般的呼声。那些刚刚还在厮杀的流民军战士,此刻都高举着兵器,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他的名字。在他们眼中,李明衍就是神明,就是救世主,就是带领他们走出苦难的明灯。
34;主公,我们大获全胜!34;子它浑身是血地走上高台,脸上满是兴奋和崇敬。
李明衍看着他,这个曾经只会带着族人苟延残喘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将领。而这种成长的代价,就是学会了如何更有效率地杀人。
34;伤亡如何?34;他听到自己用平静的声音问道。
34;我方阵亡四百三十七人,重伤六百余人。敌军阵亡一千二百人,俘虏三千四百人。34;子它兴奋地汇报着,仿佛在说的不是人命,而是某种货物的数量。
四百三十七条人命。
李明衍在心里默念着这个数字。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他们的家人在等待。可是现在,它们只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据。
他听到自己说,34;厚葬阵亡将士,抚恤他们的家人。34;
这是应该说的话,正确的话。但他心里清楚,如果需要,他会毫不犹豫地让更多人去死。因为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规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34;李君。34;吕括走过来,剑上的血迹还未干透,34;骆越的残部该如何处置?34;
李明衍这才将目光投向跪在一旁的骆越俘虏。三千多人,都是骆越最精锐的战士。按照这个时代的惯例,他们的命运只有两种——被杀或被卖为奴。
34;筛选一下,34;他淡淡地说,34;留待后决。34;
留待后决。
多么轻描淡写的四个字,却意味着可能又有数百人要丢掉性命。
之前的他绝对说不出这样的话。那时的他还相信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都值得拯救。
可是现在,他已经学会了计算——这些人活着的价值是否大于他们死去的价值?留着他们的风险是否大于收益?
34;喏!34;吕括毫不犹豫地领命而去。
李明衍继续站在那里,看着夕阳一点点沉下山峦。
他想起了在都江堰时,李冰曾对他说过的话:34;治国如治水,有时候为了大局,必须牺牲局部。就像分洪一样,淹没几个村庄,却能保全一座城池。34;
当时他还在心里反驳——人命不是洪水,不能这样简单地计算。
但现在他明白了。在这个乱世,人命有时候真的就像洪水,需要被引导、被控制,甚至被牺牲。
34;明
第297章 遗迹大决战(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