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章 他不点灯,却让全城都亮了[2/2页]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喜欢秦岭虎的萧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缓缓地松开手,将那盏“癸一灯”扔进了焚炉。
     火焰腾起的那一刹那,她忽然觉得轻松了不少。
     或许,她真的错了。
     她一直以为,权力是靠争夺的,是靠阴谋诡计的。
     可是太子殿下却告诉她,权力也可以是靠给予的,是靠为百姓谋福祉的。
     她曾想借灯掌权,而太子却让灯成了天下人的光。
     武媚娘转身回到自己的寝宫,默默地撕毁了所有联络暗记,只留下一张空白的水道图。
     她拿起一支朱笔,在长安东北角一处废弃的炭井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旁边注解道:“此处无灯,却可藏火。”
     然后,她小心翼翼地将这张图藏入佛龛香灰下,便不再有任何动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徐惠得知武媚娘已经收手,暗暗松了一口气。
     她一直担心武媚娘会走上歧途,如今看来,她总算悬崖勒马,没有铸成大错。
     “她非收手,是换道。”李承乾却摇了摇头,语气意味深长。
     当夜,李承乾命薛仁贵带领一队飞骑军,秘密疏通那处废弃的炭井。
     果不其然,他们发现那处炭井下面竟然有一条地下暗道,一直通往城外,看样子是以前的密谍所使用的。
     李承乾并没有下令封锁或者查抄这条暗道,反而下令飞骑军伪装成流民,在井口搭起棚子,卖起了“贞观官灯”。
     由于“贞观官灯”质量上乘,价格公道,很快就受到了百姓的欢迎,每天都有无数人前来购买。
     百姓们并不知道,这个小小的灯棚,已经成为了东宫最新的耳目枢纽,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李承乾的眼睛。
     太常卿高履行奉旨巡查“宫灯局”首月账目,发现账目清晰,收入透明,每一笔开支都有详细的记录,甚至连边远州县的配灯数量都有备案。
     他私下找到李承乾,疑惑地问道:“殿下,这‘宫灯局的收入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您真的不打算从中挪用一些吗?”
     李承乾哈哈一笑,拍了拍高履行的肩膀,说道:“高大人,目光要放长远一些。财散人聚,何惜之有?孤要的不是钱,是人心。孤要让每一个点亮灯的人,都记得——是谁许了这光明。”
     高履行听了这番话,顿时肃然起敬,心中再无任何疑虑。
     他终于明白,太子殿下所图非小,他争的不是一时的权势,而是天下的民心!
     某夜,长安万家灯火通明。
     李承乾登临东宫阁楼,俯瞰全城,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夜幕像一块巨大的墨玉,将长安城温柔地覆盖。
     李承乾站在东宫最高的摘星楼上,凉风拂过他的脸庞,带着一丝初秋的寒意。
     他眯起眼睛,眺望着远方,整个长安城都沐浴在“贞观灯”温暖的光芒中,宛如一条蜿蜒的金色长龙。
     忽然,他注意到,在城东北角那片曾经被黑暗统治的坊区,竟然也倔强地亮起了一盏“贞观灯”。
     那一点微弱的光芒,仿佛一颗微小的星辰,在无垠的夜空中闪烁。
     李承乾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喃喃自语道:“她以为藏火于暗,便能卷土重来?却不知——我不要火,我要的是,连黑暗都不得不亮起来。”这声音很轻,却带着一股睥睨天下的气魄。
     徐惠默默地站在他身后,清冷的月光洒在她的身上,将她衬托得更加温婉动人。
     她仰望着李承乾高大的背影,感受着他身上散发出的强大气场,心中充满了敬佩和爱慕。
     在她的眼中,李承乾就像一座移动的灯塔,指引着迷途的人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殿下,风大了,该回去了。”徐惠柔声劝道,伸手轻轻地为他拢了拢衣领。
     李承乾转过身,深邃的目光中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不急。”他意味深长地一笑,将目光投向远方,那里,黑暗与光明交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悄然拉开帷幕……“你说,这灯…它照的究竟是光明,还是人心?”
     风未止,光已燎原。
    喜欢。
  

第14章 他不点灯,却让全城都亮了[2/2页]